發布會現場6月18日,“2025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以下簡稱“第十屆北京雙年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第十屆北京雙年展”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擬于2025年12月31日至2026年2月1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近日正式啟動面向全球的展覽作品征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諸迪介紹“北京雙年展”情況,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發布了展覽主題,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屈健就本屆雙年展的展覽結構和征稿要求做了說明。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朱虹子,策展人代表、北京大學文科博雅教授丁寧及北京展覽館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鮑文永等回答了記者提問。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平,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章云,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偉,中國文聯國際聯絡部、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相關負責同志,以及中國美術家協會雙年展辦公室、理研處、維權處、藝委會工作處、網信處等有關處室負責人,北京展覽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倩等出席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由朱虹子主持。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諸迪介紹展覽情況諸迪在新聞發布會上說,2002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參循國際藝術雙年展的慣例和程序,經國務院批準立項,創辦了非盈利模式的“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簡稱“北京雙年展”)。至2022年已舉辦九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具體實施。展覽通聯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稿國達130多個,參展國接近120個,歷屆共計5000多人次近6000件作品參展,觀眾累計數百萬。經20余年發展,已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國際美術交流和展示平臺。“第十屆北京雙年展”將繼續用藝術講好“北京故事”“中國故事”“世界故事”。
2025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本屆雙年展擬以“共生”為主題,旨在以藝術的視角關注“和平與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當代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引發藝術家的共鳴和創作熱情,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諸迪介紹,本屆“北京雙年展”將首次以北京展覽館作為展覽場地。北京展覽館是新中國第一家綜合性的專業展覽館,不僅是首都北京充滿年代感的標志性建筑,也是當下熱門的“網紅打卡地”,“第十屆北京雙年展”于此舉辦,在空間、視覺、展陳、傳播等諸多方面都會帶來新的感受和不同以往的體驗,賦予了雙年展歷史與現實、藝術與科技、專業與大眾交融交流互動的新場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介紹展覽主題范迪安介紹,本屆雙年展的主題為“共生”。“共生”是人類之間、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世界形成的一種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和諧統一的命運關系,雙年展立足構建共生關系的價值取向,旨在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全面協調、和諧發展。這個主題有多重含義,包括中國和各國各地區藝術家多種形態的創造。一是通過“共生”這一主題展現祈愿和平、捍衛和平、謳歌和平的文化理想。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個特別的時間節點上,人們都在反思歷史,特別思考和平與正義對世界的發展,對經濟繁榮、科技創新、社會進步的重要性。當今國際社會一方面不斷發出屬于文化正能量對和平的呼喚,另一方面也面臨恐怖主義、地區沖突乃至核威脅等嚴峻挑戰。對和平愿景的追求,共同珍愛和平,謳歌和平,護衛這一屬于全人類的應有福祉,是許多藝術家表達的重要主題。隨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球日益深入人心,這方面的創作體現出更寬闊的人文關切。
二是從“共生”角度更好地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探討在社會發展新的情境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永恒的理想追求,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的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包括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今天許多國家的藝術作品在反映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上都有共同的愿景。三是在科技發展條件下藝術本體語言的探索與文化新環境的劇變所形成的“共生”。無論是大數據還是人工智能以及今天快捷的數字傳播,數字技術日益改變生活,也引發出許多關于工具理性、人與科技關系等新問題的探討。敏感的藝術家正積極迎接新技術革命,雙年展將提供寬闊舞臺,展現科技藝術新的成果。
希望這屆雙年展以豐富的藝術形態和創新的視覺語言來描繪共生的愿景,探討共生的路徑,凝聚共生的智慧。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屈健對展覽結構和征稿要求作說明屈健介紹,“第十屆北京雙年展”主場館內容結構分為主題展、特展和國別展三部分。其中主題展擬以圍繞展覽主題“共生”的五個具有思辨性與藝術張力的子主題——裂變、生長、流動、淬煉、和音,分五個板塊呈現。
主題展外擬設數字藝術特展、北京主題特展、國際現代水墨特展三個特展。另設國別展,以某一國家為單元,集中展示該國當代藝術創作的代表性、獨特性美術作品。特展和國別展作為對主題展的有效補充和延伸,旨在以多維立體、層次豐富的展覽架構,為觀眾呈現一場全方位、沉浸式的國際藝術盛宴。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朱虹子主持發布會并答記者問策展人代表、北京大學文科博雅教授丁寧回答記者提問北京展覽館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鮑文永回答記者提問在答記者問環節,朱虹子、丁寧、鮑文永分別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三位嘉賓分別介紹了“第十屆北京雙年展”關于新媒體宣傳和公共美術教育等方面的策劃和構想;以“共生”為主題的“第十屆北京雙年展”將在國際上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深層次的啟示,以及雙年展策委會對參展作品的考量標準;北京展覽館場地的文化屬性、建筑特色、區位資源,以及作為“第十屆北京雙年展”展覽場館的空間優勢?!暗谑畬帽本╇p年展”擬展出世界范圍內當代美術作品500件左右(以實際評選結果為準),其中國內作品300件左右,國際作品200件以內,既展示世界當代繪畫與雕塑藝術的新發展,又涉及數字、影像、裝置、新媒體等為代表的當代藝術新品類。“北京雙年展”主題展的作品征集方式有策委會提名邀請、機構推薦和藝術家自由投稿等。三種征集渠道靈活、互補,最大限度地為全球藝術家提供參與機會。投稿以近三年內已創作完成作品為宜,投稿截止日期為2025年7月31日,具體投稿要求及方式敬請關注中國美術家協會官網官微、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官網官微上發布的最新消息。圖文由主辦方提供編輯|張湫逸攝影|顧琳、梁琴、高森制作|張湫逸、劉根源校對|安亞靜初審|賀瑋復審|馬子雷終審|金新《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聯系人:王會聯系電話:010-6846456918611300565《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
郵發代號:1-171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電話:13071178285新聞熱線電話:010-68469146郵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