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系統最佳的生長土壤。作者|張勇毅編輯|鄭玄北京時間6月20日下午,還是在老地方松山湖,華為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HDC2025正式拉開帷幕。去年這個時候,也是在HDC,華為公布了HarmonyOSNEXT系統、NEXT原生應用和盤古大模型5.0等一系列重磅內容。也正式開啟了原生鴻蒙登臺亮相之后的發展道路。
這條道路顯然險象叢生,即使是余承東也在主題演講中承認(鴻蒙)生態構建難度「超乎想象」,但這對華為來講顯然也已經是那條注定的道路。雖然很難,但過去的635個日夜,確實讓原生鴻蒙的整體「版圖」展現出雛形:尤其是華為PuraX以及MateBookFold這樣在產品形態上就已經做出明顯突破的原生鴻蒙產品問世,更是在今年將原生鴻蒙的硬件生態推向高潮。
欄目作者召集極客公園的新欄目「AI上新」,將帶大家體驗最新的AI應用和硬件,讓你成為AI時代「最靚的仔」!現在,我們也向所有喜歡嘗鮮和體驗AI的同學發出召集,只要你發現并體驗了新的AI應用或者功能,按照格式向欄目投稿,在極客公園公眾號發布,不僅能獲得相應稿費,且會為你「報銷」AI應用的訂閱費用。同時,優秀作者還有機會進入極客公園AI體驗群,獲得最新AI應用和工具的內測資格,參加極客公園專屬相關AI活動,和AI應用創始人一對一溝通。AGI太久,只爭朝夕,讓一部分人先AI起來吧!投稿進群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極客小助手微信01HarmonyOS6發布作為承接今年上半年大量原生鴻蒙硬件正式落地的下一步,華為將「純血鴻蒙」的第一個大版本迭代——HarmonyOS6.0開發者Beta版,帶到了臺前。面向開發者的Beta測試版也于即日起正式發布。如果說「互聯」是鴻蒙從誕生之初就刻在DNA里的核心優勢,那么鴻蒙6.0的野心,顯然是在這張「王牌」上繼續加注,意圖徹底砸碎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那堵「墻」這種「無界感」落實到用戶體感上,就是一種近乎直覺的設備流轉。在演講中,余承東重點介紹了現在鴻蒙生態中已經相對成熟的流轉能力,例如在手機上用酷狗音樂捕捉到一首寶藏歌曲,當你坐到電腦前打開,媒體就能直接流轉到筆電上無縫銜接,無需任何多余操作。這種深入系統底層的「跨端接力」,是目前iOS和Android生態都難以復刻的「肌肉記憶」。除此之外,已經被超過9000個應用接入的「碰一碰」能力,在鴻蒙6.0中也解鎖了更多玩法。它不再僅僅是功能的觸發,更像是一種社交語言和效率工具的融合,例如你不僅能「一碰」分享相冊里的多張「賽博記憶」,還能和朋友「一碰」拉起游戲開黑,甚至是手機觸碰鴻蒙筆電屏幕,就能觸發跨設備的「文件空投」。更關鍵的是,這個能力已經向生態伙伴開放,WPS、剪映、美圖秀秀這些國民級App的加入,讓「碰一碰」的邊界再次拓寬。當然,在一個愈發透明的數字世界里,安全感是構建一切智能體驗的基石。
鴻蒙在隱私與安全這道「必答題」上,也交出了一份更全面的答卷。基于「星盾安全架構」,華為打造了一套主動式的防御體系。它不再是被動地「查殺」,而是從源頭對應用進行「凈化」。官方數據顯示,這套體系每月能成功攔截約1600萬次惡意應用的「滲透」,累計格擋了80億次不合理的權限索取。這背后,是華為對用戶隱私權的尊重和技術承諾。
AI也沒有缺席。
AI防窺保護、AI主動防詐這些功能,讓系統本身具備了更強的風險預判能力。同時,華為選擇將超過20項星盾安全能力開放出來,賦能給對安全等級要求極為嚴苛的金融與政企場景,其CCEAL5+的認證,也足以證明其「堡壘」級別的防護水平。
02更深入系統的鴻蒙智能從HarmonyOS6.0發布的功能其實也能看出,鴻蒙早已不再滿足于做一個傳統的「操作系統」,它亮出了新的身份標簽——一個能夠為第三方應用注入AI能量的「系統底座」,一個被重新定義的「AIOS」。隨著2024年「AI把所有App重做一遍」成為共識,到2025年,「用AI重做手機操作系統」也已經逐步落地,前有蘋果在WWDC上公布大模型能力框架,現在不到一個月后的鴻蒙也光速跟進,發布了在鴻蒙生態下的智能體框架HMAF。
鴻蒙口中的「智能體」定位是基于手機端側AI算力,實現全方位的存在:能跨應用、跨設備,理解你的意圖,幫你規劃決策,還能直接上手干活。想象一下,它就像一個真正懂你的助理,能無縫調度操作系統、所有App包括云端的各種服務,來搞定一件復雜的任務。為了讓這個構想落地,鴻蒙智能體框架HMAF(HarmonyAgentFramework)分為應用和智能體層、協議層和平臺層,目的只有一個:讓開發者能輕松、高效地為自己的應用「注入靈魂」,打造出強大的智能體。在平臺層,華為開放了「小藝智能體」這個核心樞紐。它不只是個語音助手,更是一個能力開放平臺,直接提供了50+鴻蒙系統級的插件,還兼容行業通用的MCP工具,讓開發者不必從零造輪子,就能快速實現智能體的開發和協同。
鴻蒙的終極目標,是讓每個App都內嵌一個Agent,成為系統原生智能的一部分。聽起來很玄?其實入口就在你手邊。你可以長按屏幕下方的導航條,直接喚醒和當前App場景相關的智能服務;當然,更直接的方式是動動嘴,喊一聲「小藝」,一句話就能讓智能體幫你搞定一切。首批上線的50+個鴻蒙智能體,已經開始讓這種體驗變得具體。比如,聽播客的「喜馬拉雅智能體」,你可以跟它用自然語言對話,讓它按你的喜好定制一期專屬播客;選擇困難癥患者的福音——大眾點評「點仔」,不僅能幫你找餐廳、劃重點總結用戶評價,甚至能根據你的口味和就餐人數,直接甩出一份推薦菜單。更復雜的任務也一樣。
對著「深圳航空智能體」說一句話,訂票、退改、挑選最合適的航班,這些過去需要反復點選操作的流程,現在一步到位。當前關于AI操作系統的一個共識是,AI要想成為真正的「水電煤」,光有聰明的模型遠遠不夠,一個活躍繁榮的開發者生態才是護城河。為此,華為幾乎是「保姆式」地構建了一整套面向AI開發者的工具鏈與分發機制,比如讓程序員直呼「真香」的AI編程助手DevEcoCodeGenie。它肚子里裝著鴻蒙的知識庫和系統語義,能幫你續寫代碼、定位Bug,甚至直接生成UI界面。
新浪新聞、58同城這些國民級應用都已經率先嘗鮮。
鴻蒙的統一編程模型,則讓「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的理想照進了現實。
蜻蜓FM的工程師,只用了不到20個小時,就讓應用完美適配了手機、折疊屏、電腦、平板等多種設備,其中90%的代碼可以直接復用。更深的開發流程變革,發生在系統底層。
華為選擇和微信、快手、抖音這些頭部玩家一起「共建」底座AI能力。舉個例子,鴻蒙的HDImageViewer直接讓微信里看大圖的渲染性能飆升4倍;ArkData向量數據庫則讓智能問答和摘要功能可以在手機本地跑起來,既保護了用戶隱私,又為開發者省下了一大筆云端算力的開銷。這種把AI能力「基建化」的思路,正在讓系統的原生智能變得隨處可用。當你的車開進加油站,攝像頭自動識別油槍并完成人臉支付,全程無需掏手機;當你停車時,系統主動彈出計費信息——所有這些看似「魔法」的體驗,背后都是底層技術的演進。
華為把3D高斯技術和方舟圖形引擎結合,搞出了一個叫Remy的新東西,讓你用手機環繞拍一段視頻,就能生成可交互的3D模型,「留影即拍即成」。而AREngine則讓QQ音樂實現了端側AI人聲分離,覆蓋的曲庫量直接翻了200倍;B站和咪咕視頻的直播畫質,也在方舟圖形引擎的加持下清晰了15%。此外,一個值得開發者關注的好消息是,原生鴻蒙生態也正式加入了對MCP協議的兼容,在這一部分上,原生鴻蒙當之無愧地走在了手機移動操作系統的最前列。
03結語說回本次大會的開頭,從零構建一個AI操作系統生態的難度有多大,其實從余承東上臺不到三分鐘就吐槽「難度超乎想象」就可見一斑。但在AI操作系統這條路上,總要有人先去啃下最硬的那塊骨頭。因此華為還是在這次開發者大會上,拿出了包括HarmonyOS以及華為智能體框架在內的新成果。甚至包括硬件設備Allin原生鴻蒙,作為增強開發者信心的「終極武器」。當許多人還在模型、平臺與工具的熱潮中逐浪時,鴻蒙選擇了一條更難但可能更正確的路:從操作系統底層出發,將AI徹底「寫入」系統基因,并以此為核心,構建一套難以被復制的生態閉環。用華為自己的「行業黑話」來講,這就是形成了「飛輪」,真正開始成為能夠影響千萬開發者的、比肩WWDC或GoogleI/O的平臺級開發者大會。從這個維度看,鴻蒙無疑是起步最早、走得最堅決的先行者之一。它不只是在追趕AI浪潮,更是在嘗試構建下一個十年的「基礎設施」。*頭圖來源:極客公園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極客君微信geekparkGO極客一問你如何看待HarmonyOS6?AI教父辛頓:我們長期以來都自認特殊,但沒有什么是機器不能復制的。點贊關注極客公園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