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娛樂圈和日本社交網絡都炸開了鍋。26歲的韓國THEBOYZ男團成員周鶴年(父親中國香港人),被日媒曝出在東京六本木與37歲的前AV女優明日花綺羅深夜“親密互動”,不但照片流出,連“發生性關系還支付報酬”這種敏感指控都出現了。
風波一路燒到韓國,直接導致周鶴年被公司解約、退團,甚至還牽扯出MC夢等圈內人。
有人說,這是跨國八卦的升級版,也有人感慨日韓娛樂圈的風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簡單理一理主線:事情的起因是日本八卦媒體周刊文春連續曝出“肉體親密照”,畫面里,穿著白色派對裙的明日花綺羅和周鶴年凌晨現身六本木。暴雨里兩人沒有帶傘,女方大大方方挽著他的手,周鶴年則親昵地把下巴搭在明日花肩膀上,甚至從背后抱著她看手機,最后一起坐出租車離開。這一幕,被文春記者拍得一清二楚。這種照片在東亞娛樂圈殺傷力有多大,不用多說。
韓國粉絲本就把愛豆的“私生活潔癖”看得極重,更別說對“日本前女優”“買春”這樣的詞匯極度敏感。照片曝光后,有知情人更直接爆料,兩人不只是聚會熟人,周鶴年在明日花家里過夜,“付錢發生關系”,甚至還有同屬經紀公司的制作人MC夢也被牽連。
周鶴年這幾年走的,是韓流偶像最標準的“練習生模板”:十幾歲進公司,從《Produce101第二季》里殺出一條血路,最終以THEBOYZ正式出道。
舞臺上活力十足,生活里一副“乖乖牌”的模樣,但娛樂圈永遠不缺反轉。一紙緋聞,一個夜晚的風波,再精心經營的人設也會“轟然倒塌”。
輿論的雪球滾得飛快,韓國那邊ONEHUNDRED公司第一時間宣布與周鶴年解約,把他直接踢出組合,還順手把MC夢免了職。MC夢很多人覺得這反應像極了“自保式切割”——畢竟,一旦查實有藝人在海外“性交易”,根據韓國的《性交易等處罰法》,哪怕人是在國外嫖娼,回國都可以被起訴,最高一年監禁、三百萬韓元罰款。這種法律,放到別的國家還真不多見。事件另一邊,明日花綺羅和身邊朋友也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她的閨蜜出來澄清,說兩人只是聚會上認識,當晚互動確實有點多,但沒什么后續,合乘計程車只是順路,周鶴年像個粉絲一樣搭訕合影,之后根本沒再聯絡。
明日花本人也很快在社交平臺發文,說自己從未因錢在私下和人發生關系,這次也沒有。至于“抱肩搭背”,她自己都說“不記得”,但堅決否認賣淫。不過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韓國八卦媒體Dispatch很快又抖出一段內幕:周鶴年確實跟明日花回家過夜,第二天才回組合下榻酒店,自己在隊友面前還很“炫耀”說“和明日花睡了”,還提到“錢是哥哥們付的”(到底是酒錢還是別的錢沒人說清楚)。不過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韓國八卦媒體Dispatch很快又抖出一段內幕:周鶴年確實跟明日花回家過夜,第二天才回組合下榻酒店,自己在隊友面前還很“炫耀”說“和明日花睡了”,還提到“錢是哥哥們付的”(到底是酒錢還是別的錢沒人說清楚)。
周鶴年于Ins發布手寫道歉信TheBoyz相關人士也透露,“那天他沒有回宿舍(飯店)。我們問他去了哪里,他說去了明日花綺羅家,并自豪地說與她發生了性關系。確定被退團后,他才委屈說沒有和明日花綺羅發生關系,口說‘只是為了顯得有面子才說睡過了’。”《Dispatch》甚至還親自發訊息跟明日花綺羅求證,她強調:“除了原本的職業(AV女優)之外,我從來沒有過所謂的賣春行為。不論對方開出多高的價格,我都沒有私下收錢發生性行為。
這次我當然也可以發誓絕對沒有做出那種行為。雖然我覺得你們不會相信,但這是真的,我也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么這種謠言會傳成這樣?!薄禗ispatch》追問:“為什么你會參加那場酒會?”、“如果有誤會的話,是否可接受采訪?我們可以去日本?!钡魅栈ň_羅都沒有繼續回應。
事情鬧成這樣,不管真相如何,影響已經難以挽回。公司怕夜長夢多,干脆利落地終止合同。
韓國娛樂公司對丑聞的“零容忍”,其實是整個東亞偶像產業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有點像日本女團的“戀愛禁止令”。只要形象、粉絲、利益掛鉤,藝人就成了必須無懈可擊的“商品”。這跟歐美娛樂圈那種“丑聞洗白見慣不怪”的操作完全不同。而日本這邊的態度相對微妙。明日花綺羅作為前女優、社交達人,私生活一向高調,過往被拍到的約會對象不乏圈內知名男星、牛郎、YouTuber,粉絲似乎早已見怪不怪。她也直言不諱地否認性交易,說自己這次純粹“被躺槍”。日媒更多是帶著吃瓜心態報道,沒有像韓國那樣大規模“道德討伐”。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風波還引發了中日韓網友之間對于藝人私德、偶像產業、性與隱私等問題的激烈討論。
有人感慨,韓國愛豆的道德標準近乎苛刻,只要沾染一點風流緋聞就很難翻身;也有人拿日本娛樂圈的開放包容做對比,認為“人設不能全靠管理,成年人本就有選擇生活的自由”。更有好事者挖出了明日花的歷任男友,從音樂人到牛郎,再到智力障礙YouTuber,“情史比電視劇還精彩”。這場風波的走向大概率會和大多數偶像丑聞一樣,最終淹沒在新一波熱搜和話題里。對于周鶴年來說,這也許是職場生涯的一次終結。但對于喜歡追八卦、關心日韓文化的吃瓜群眾來說,這則新聞更像是現實版的“異國夜店風云”,展現了中日韓娛樂產業、法律、輿論和社會習慣之間的深層差異。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在東亞,這樣的故事遠沒有結束。
說到底,六本木這一“炮”攪動了日韓娛樂圈,瓜吃得再大,八卦再猛,最后留給大家的還是老問題:人設能信幾分?偶像也是普通人,臺上臺下差得真不少。
畢竟,誰還沒點“夜雨小故事”呢?咱們看熱鬧歸看熱鬧,至于該不該罵、該不該原諒,評論區見吧,反正瓜攤一直在這兒,歡迎隨時來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