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浦東從低矮的倉庫區到高樓林立的金融中心的蛻變!"94歲高齡的汪觀清站在自己作品《人民城市人民建》前,手指指向畫中浦東天際線。6月18日上午,上海圖書館人頭攢動,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主辦的“江山如此多嬌——2025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作品展”在此拉開帷幕,113件作品中,老藝術家們的現場講述讓觀眾仿佛觸摸到城市跳動的脈搏。本次書畫展以“江山如此多嬌”為主題,深情禮贊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熱情謳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跡,以館員們書畫創作的最新成果慶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104歲生日。汪觀清《人民城市人民建》藝術傳承時代精神此次展覽共展出113件精品力作,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涵蓋書法、篆刻、國畫、油畫、漫畫等多個藝術門類。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館員們高超的藝術造詣和獨特的個人風格,更體現了他們作為文史館員的責任擔當與文化自覺。他們以藝術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上海精彩,展現中華美學精神的時代內涵,為上海城市的文化圖譜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展覽的展名“江山如此多嬌”由童衍方題寫,筆力遒勁、古趣盎然、大氣雅致。
年近八旬的童衍方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童老還提供了書法作品《天漫人華風趣地大物博妙心》和《吳昌碩題畫詩》參展。童衍方作品壯麗山河是藝術創作的永恒母題。百歲高齡的林曦明以《春風好時節》揭開展覽序幕,寥寥幾筆,意趣橫生,楊柳、水牛生動展現了春日生機。92歲的王克文《春夏秋冬》四條屏盡顯傳統功力,將北方山水的壯美與南方山水的秀美融合,塑造四季意境。87歲的胡振郎雖身在海外,仍創作《春江靜韻圖》,傳統筆墨與西方色彩交相輝映,構成山水生命旋律。宣家鑫的書法作品《自作詩<贊江山>》古樸中不失輕靈,“風拂千嶺翠,浩渺看今朝”。紅色記憶記錄城市變遷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是紅色文化、海派文化與江南文化交融共生之地。汪觀清的作品《人民城市人民建》,以外灘陳毅廣場為視角,講述動人故事?!拔乙娮C了上海的解放,也見證了陳毅這座雕塑的建成。當年,從陳毅廣場往浦東望過去,是一片低矮的倉庫區。如今再看對岸,高樓林立。這就是人民一點一點建起來的城市?!辈贿h處,汪觀清的另一幅作品《霹靂》以動態視角,展現“好八連”精神,弘揚紅色文化?!败娛潞茫缗Z!”汪觀清曾一次次親睹八連練兵,不禁發出贊嘆。
蕭海春館員的作品《洪谷》,體現革命先輩的精神,如太行山上的青松,經霜愈翠。汪觀清站在作品《霹靂》前。
樂震文的《燎原之火力量之源》,描繪的是中共四大紀念館,他深入實地考察、寫生,用情、用心呈現這座莊嚴大氣的“紅色課堂”,喚醒更多人的紅色記憶。樂震文告訴記者:“從中共四大之后,中國共產黨的人數一下子壯大了幾十倍,可以說四大是我黨的一個轉折點。在四大紀念館參觀的時候,我特別有感觸。作為生活在這個城市的藝術家,我們有責任關注我們的城市題材。”樂震文《燎原之火力量之源》上海是海派文化的發源地,既有中國江南傳統文化的古典與雅致,又有國際大都市的現代與時尚。
韓天衡的《和餘呈祥圖》用墨率意,寫意與工筆交匯,畫面祥和,寓意美好。吳承斌的《篆刻印屏》,線條流暢、遒勁挺拔、勢雄趣野。唐存才館員堅持先賢的藝道,深入探究印藝本質,作品《步黟堂所藏先秦古泉十種初拓》古樸豐韻,所拓古幣皆為其收藏精品。吳門傳人中,董芷林的《一簾疏雨漲方塘》,畫面朦朧,雨意盎然,一派水鄉溫婉躍然紙上。吳越的作品《古藤新花》以紫藤為主題,設色明快厚重,春景勃發,營造出獨特的立體感與和諧美。多位館員勇于探索,在油畫、漫畫、攝影等藝術門類中,嘗試用水墨語言尋找突破。王劼音的《窗外》,以其獨特構圖,將中國畫的結構和筆意、書寫性的隨意涂鴉融會貫通,透過窗景展現了內外世界的趣味。
鄭辛遙館員的作品《簡筆生肖圖》,線條既有著硬筆畫的挺拔勁力,又有著毛筆畫的輕重疾徐,十二生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趙正科獨創書影藝術,他在《林壑冬雪圖》作品中,將中國傳統草書的韻律和線條融合到繪畫風格的攝影作品中。
江南詩韻滿載人民情懷江南是中國文化的璀璨明珠,文史館近年來組織館員聚焦“江南文化”,創作了一批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汪家芳的《憶江南》以細膩水墨勾勒水鄉詩意,曹旭的《自作詩〈揚州二首之一〉》詩書并茂,朱鵬高的《云和梯田》展現美麗鄉村,萬芾的《長江文化——珍稀植物》禮贊長江生態。丁申陽的書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古風今韻交融,韓碩的《人來人往》描繪都市麗人的多彩生活,丁筱芳的《都市晨耀》濃縮上海城市變化,詹仁左的《小窗喜看添新景》以水墨展現城市驚喜。
丁申陽作品張弛家住蘇州河畔,對于蘇州河兩岸的巨變深有感觸,她以中國畫的筆墨語言,結合當代視覺經驗的重構,精心創作《世界會客廳》,透露出對上海這座城市無盡的愛意。水墨暈染的浦江兩岸,傳統筆法與現代構圖碰撞出奇妙火花。這幅作品也融入了畫家自己的“藝術加工”。張弛告訴記者:“藝術來源于現實,也超越現實。從現實來看,畫作的視角是看不到東方明珠的,但我還是把它畫上去了。藝術需要這樣的‘不真實’,就像蘇州河三十年變遷,本身就像一場夢幻。”張弛作品徐慶華的《上海城市精神》作品,富于視覺沖擊力,巧妙設計字體大小,使作品兼具書法與篆刻要素,令古老的文字顯現出現代的美感。
齊鐵偕作品陸志德作品展覽現場百余件精品力作,讓人流連忘返。
主辦方表示,將以此次展覽為契機,帶領全體館員用筆墨丹青為時代畫像、立傳、明德,為上海建設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貢獻力量。
展覽將持續至6月24日。原標題:《江山如此多嬌,2025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作品展開幕》題圖來源:李君娜攝圖片來源:李君娜攝來源:作者:解放日報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