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取消播出專訪,戳穿易建聯退役后的“真實現狀”?越投入越精彩
作者: 小周 2025-06-23 20:36:55
閱讀(74)
取消播出專訪,戳穿易建聯退役后的“真實現狀”?2025-06-2310:43·屏風濁影深6月20日晚,這場原定被外界解讀為易建聯走出長達八個月輿論困境的關鍵一步,甚至是重返公眾視野“背書”的專訪,在播出的時候,易建聯本人卻“缺席”了!沒有預警,沒有一句解釋,央視的沉默瞬間引爆了一場全民圍觀,網絡上也發出了此起彼伏的輿論聲......但回過頭來看著易建聯退役后的種種現狀,才發現姚明當年所講的沒有錯!一個人的消失,如何引爆了一場全民圍觀?這場風暴的引信,本該是一次完美的“官方在場”。央視《籃球公園》的專訪,對深陷泥潭大半年的易建聯而言,意義遠不止一次采訪。它被外界解讀為一種權威的信號,一個強大的“背書”,是他走出陰霾、重返公眾視野最堅實的一級臺階。預告片放出時,很多人都覺得,這事兒快要翻篇了。然而,等到了播出那一天,主角卻“缺席”了。沒有任何預警,沒有一句解釋。原定的專訪時段,被一場女籃賽事悄無聲息地填補。央視的沉默,留下了一個巨大的信息真空。這種物理屏幕上的“缺席”,吊詭地觸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輿論“在場”。“易建聯專訪取消”的話題瞬間引爆網絡,四千多萬的閱讀量,像潮水般涌入這個真空地帶。猜測、分析、舊事重提,公眾用巨大的聲量填補了官方的沉默。最耐人尋味的是,有媒體分析,央視或許正是因為忌憚這種輿論的“在場”,才最終決定讓易建聯“缺席”。一個旨在平息風波的舉動,最終卻成了風波本身。那些照片是真的嗎?當事人為何一言不發?要理解這場熒屏“缺席”的重量,必須回到八個月前那場丑聞。2024年10月17日,一位叫“京城喬姐”的用戶,以一種極其高調的姿態“在場”,將易建聯拖入深淵。她甩出的“證據”——幾張私密照片和身份證截圖,具體、露骨,極具視覺沖擊力。一時間,這位籃球巨星的完美形象被撕開一道口子。但很快,質疑聲開始對沖指控。照片里的人物沒有影子,腳踝處也看不到跟腱斷裂后必然留下的手術疤痕。這些邏輯上的“缺席”,讓那些看似鑿實的證據,真實性大打折扣。風暴眼中的易建聯,選擇了最徹底的“聲音缺席”。他本人未發一言,微博停更至今。他的經紀團隊、廣東宏遠俱樂部、中國籃協,面對媒體的追問,或掛斷電話,或三緘其口。這種集體失聲,讓真相的天平徹底失衡,只留下指控者的聲音在輿論場上回響。后來,一則“爆料人被捕”的傳聞短暫“在場”,曾讓輿論的風向稍有逆轉。但由于始終沒有官方通報的“在場”確認,這則消息最終也歸于沉寂,變成另一種形式的“缺席”。真金白銀的世界里,誰在離去,誰又在堅守?公眾形象的崩塌,最直接的體現在商業版圖上。丑聞爆發后,易建聯的商業價值經歷了斷崖式的“退場”。據統計,他手握的18個代言中,有11家品牌迅速下架了所有相關物料。一夜之間,他從各大平臺的廣告位上消失,直接經濟損失可能上億。這是一個冰冷而現實的商業世界,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切割。但在大面積的“退場”中,也有少數派的“留場”。德邦、歐萊雅等少數品牌選擇按兵不動,保留了與他的合作關系。在當時的風雨飄搖中,這種“堅守”成了外界觀察他處境的為數不多的積極信號。沉寂數月后,易建聯開始嘗試小心翼翼地“返場”。從3月的公益植樹,到6月個人籃球賽的啟動,他開始在一些垂直、可控的場合重新露面。這些都是在為一次真正的、面向大眾的“返場”鋪路。而央視專訪,本該是這場回歸大戲的最高潮。當一個英雄符號,撞上了無法自證的泥潭無論爭議多大,有一個身份,始終在易建聯身上“在場”——中國男籃的英雄。作為姚明之后扛起大旗的領軍人物,他的職業生涯、他對籃球的貢獻,是刻在中國籃球歷史里的符號。也正因如此,他當下的困境才顯得如此棘手,如此令人唏噓。一個強大的英雄符號,與一個撲朔迷離的個人污點,同時“在場”,構成了他此刻最大的矛盾。公眾對他的沉默態度也因此分裂。有人認為,作為公眾人物,他有責任站出來澄清一切。也有人理解,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任何明星的聲明都可能被視為“蒼白的公關”,沉默或許是無奈之舉。他內向、不善言辭的性格,也讓他在這場需要高超輿論技巧的危機中,顯得更加被動。那個在球場上用行動說話的領袖,在輿論場上,卻找不到自己的語言。風暴中心的人,只剩一個沉默的背影央視的這次“放鴿子”,讓易建聯從一次預期的“強勢在場”,被重新推回了那個尷尬的“被動缺席”狀態。他此前所有試圖“返場”的努力,其效果都被打上了巨大的問號。他被懸置在“在場”與“缺席”之間,動彈不得。姚明曾說:“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并非末日,最重要的是繼續前行的勇氣。”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下的易建聯,再合適不過。無論外界如何定義他的位置,他的人生和事業終究要向前。只是,真相依舊“缺席”。在權威定論和本人發聲都持續“缺席”的迷局里,所有的判斷都只是輿論的投射。我們這些旁觀者,也只能在各種信息的“在場”與“缺席”中,等待時間給出最終的裁決。結語說到底,體壇明星總以為頭頂國字號光環就能豁免規則。從賽場英雄到商代寵兒,哪個不是借著公眾關注賺得盆滿缽滿?既要躺在功勞簿上數錢,又不想擔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世上哪有這種美事?這次央視掐斷洗白專線算是敲了記警鐘:體育圈不是法外之地,國字號更不是免責金牌。當鏡頭對準的不再是賽場英姿,還能不能挺直腰桿做人,這才是真功夫。
信息來源九派新聞.2025.06.21.《央視取消播出易建聯專訪,各方均未回應,負面傳聞后未再更新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