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長安的荔枝》:從小混混到右相,誰是楊國忠的“呂不韋”?新唐書
作者: 小李 2025-06-18 15:52:20
閱讀(76)
長安的荔枝》:從小混混到右相,誰是楊國忠的“呂不韋”?2025-06-1807:00·之華說史之華說史,史說自話。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在唐玄宗與楊玉環的命運變遷,以及天寶時期唐王朝的興衰之中,有一個似乎與這一切興衰命運相聯系的地方,那就是劍南。1、劍南對唐朝的意義唐代的劍南,包括今天的四川和云南部分地區,以成都(當時又稱為益州)為首府。劍南地區是唐代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唐代蜀中的著名詩人陳子昂就曾說過:“伏以國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隴右及河西諸州,軍國所資,郵驛所給,商旅莫不皆取于蜀。又京都府庫,歲月珍貢,尚在其外。”唐人盧求在《成都記序》中對成都與揚州這兩個城市作對比時說:大凡今之推名鎮為天下第一者曰揚、益。以揚為首,蓋聲勢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羅錦之麗,管弦歌舞之多,百工伎巧之富,其人勇且讓,其地腴以善,熟較其要妙,揚不足以侔其半。盧求在兩個城市的對比中,對成都秀麗的江山,精美的蜀錦,居民的富裕與好客,藝術的發達,作了熱情洋溢的贊美。認為長江下游的繁華城市揚州,還遠遠不及成都。其實,這并不是盧求一個人的看法,從唐代中期起,民間就已經流傳“揚一益二”的說法,以至成為唐代的俗語。宋代學者洪邁在《容齋隨筆》中這樣說道:“唐世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干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蜀次之也?!贝_實,按照《新唐書·地理志》的記載,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成都就已經擁有人口16萬余戶,僅次于國都長安和洛陽,為全國第三大城市。無論從人口還是從經濟文化的發達程度而言,說它是唐代名列前茅的繁榮都會,是完全不過分的。成都作為劍南道的首府,既是如此繁榮,那么,整個劍南道的情況又是如何呢?《隋書地理志》敘述說:蜀之舊域,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陸所湊,貨殖所萃,蓋一都之會也?!淙嗣艋圯p急,貌多蕞陋,頗慕文學,時有斐然。多溺于逸樂,少從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離鄉邑。人多工巧,綾錦雕鏤之妙,殆侔于上國。貧家不務儲蓄,富室專于趨利。其處家室,則女勤作業,而士多自閑,聚會宴飲,尤足意錢之戲。這樣一個評價,還是非常符合隋唐時期劍南地區的實際的,甚至于經過1400年的歲月,直到今天,作為劍南后裔的四川人,其人物性格和社會風俗,依然還可以看到隋唐時代的影子。唐代的劍南,既以天府之國的農業著稱于當世,更有獨特而發達的手工產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絲織業,蜀錦以其色彩的富麗鮮明,織造技藝的高超聞名全國?!拔木掷锸锵忌?,美號仍聞借蜀城?!贝送?,唐代新興的造紙業和雕版印刷業,也以成都為中心。唐朝廷的皇帝詔令和官府文書,都用益州生產的麻紙書寫,以至于“頒麻”成為發布詔令的代名詞。尤其是唐代成都女詩人薛濤創制的彩色箋紙“薛濤箋”,贏得了詩人韋莊“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的贊譽。成都印刷的書籍,不僅售賣到國都長安,而且還流傳到了日本。正因為如此,從秦漢以來直到隋唐時期,劍南的蜀中地區就一直成為建都于關中平原上的歷代王朝的重要戰略后方。漢初的張良在勸漢高祖劉邦定都關中時就說:“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泵魅擞谏餍幸舱f:“唐都長安,每在盜寇,輒為出奔之舉,恃有蜀也,所以再奔再北而未至亡國,亦幸有蜀也。長安之地,天府四塞,譬如堂之有室;蜀以膏沃之土,處其閫閾,譬如室之有奧,風雨晦明有所依而蔽焉。蓋至秦、漢以來,巴、蜀為外府,而唐卒賴以不亡,斯其效矣?!碧菩跊]有想到的是,自從他開啟了為避難而入蜀的先例以后,他的后代子孫都紛紛效仿。29年以后的興元元年(784),唐德宗李適為躲避“四鎮之亂”而逃亡到漢中的梁州(今陜西漢中),這里在傳統上是蜀地的范圍。125年以后的中和元年(881),唐僖宗因為黃巢農民軍攻入長安,同樣率群臣逃到成都避難。劍南蜀中屢次在緊急關頭緩和了唐朝廷面臨的困境,挽救了唐王朝的危亡。2、劍南與楊玉環天寶時期,命運與劍南聯系在一起的第一個人,是楊玉環。楊玉環祖上本是河南弘農郡(今河南靈寶)人,曾祖還做過隋的梁郡(今河南商丘)通守的官職。弘農位于黃河南岸,連結長安與洛陽的交通要道上,在天下動亂時,往往成為四戰之地。大概因為這個原因,楊氏一家在隋代,由弘農遷到黃河北岸的蒲州(今山西永濟)永樂縣居住,于是成為蒲州人。蒲州位于黃河東岸,自古是連結關中與河東的重要黃河渡口,南面數十里外,即是關中的屏障潼關。由此,蒲州成為隋唐時期人文薈萃之鄉,唐代文人元稹所寫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中,張生與崔鶯鶯西廂相會之處,就在蒲州的普救寺中?!耳L鶯傳》后來為金元時代戲曲家改編為《西廂記》,成為著名的愛情悲劇,流傳千古,而寺以文傳,遂為知名古跡,至今猶存,仍是山西負有盛名的旅游勝地。然而,楊玉環的命運卻一步步與劍南連結起來。她的祖父楊令本,在唐初出仕,任金州刺史。金州即今漢中地區的安康市,在唐代屬山南西道,但在地理風俗上,正如《隋書·地理志》所說,卻與劍南幾乎沒有什么差別。她的父親楊玄琰,更深入劍南做官,擔任過蜀州司戶參軍之職。蜀州即今四川崇州市,在成都西面40多公里的平原上,唐玄宗天寶年間又曾設置唐安郡,所以唐宋時人或以唐安稱之。蜀州在天寶時有5萬多戶,人口將近40萬人,按唐代的規定,應屬于上州之列。因此蜀州司戶參軍是個從七品的小官吏。唐初的詩人王勃的著名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就是送他的朋友杜少府前往蜀州做官而寫下的千古名言。蜀州是一個富庶的城市,又是風景秀麗的地方。而天生麗質的楊玉環,就出生在這里。樂史《楊太真外傳》說:“貴妃生于蜀,嘗誤墜池中,后人呼為落妃池,池在導江縣前(亦如王昭君,生于峽州,今有昭君村,綠珠生于白州,今有綠珠江)”。導江縣在今成都以北的都江堰市,境內有風光幽麗的青城山,楊玉環也許是她的父親攜帶去那里游玩,因而掉落池中。落妃池后代稱為楊妃池,明代《天啟成都府志》載:“楊妃池,在灌縣東。太真外傳:妃父玄琰為蜀州司戶,妃生于蜀,誤墜此池中,故名楊妃池?!贝蟾攀钱敃r的醫藥衛生條件較差的原因,楊玄琰的子女有好些夭折,因此只留下四個女兒,但都是才貌雙全,其中以幼女玉環為冠,可謂是美女之家。玉環的三個姐姐,大姐后來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關于楊玉環的家世和出生地,一些野史有另外的說法。如《廣西志》和《赤雅》說,楊玉環是廣西容州普寧縣(今廣西容縣)人,父親叫楊維,母親為葉氏。由于天生麗質,為地方官楊康收養為女兒,后來楊玄琰做容州長史,又從楊康處奪去玉環,帶到長安,后來選入壽王宮邸為妃,容州城西還有楊妃井留存。但是,在記載唐代歷史的《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等正史和樂史《楊太真外傳》等大量野史中,都說楊玉環之父楊玄琰在蜀州為官,玉環即生于此。因此,楊玉環生于劍南的說法,應是更為符合歷史真實的。蜀州雖是楊玉環的出生之地,但是,蜀州對楊玉環的影響還不止于此。3、楊國忠與楊玉環的不解之緣按照楊玉環的年齡,她應是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在蜀州出生。但由出生到楊玉環17歲,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嫁給壽王李瑁為妃之間的生活,卻少有記載。只知道她年齡還幼小的時候,父親楊玄琰在蜀州去世。玄琰在世時,只是一個從七品的小官吏,按唐代的官吏俸祿規定,每年只有65石俸米和大約50貫銅錢的收入,要供養一個六七口人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他的去世,使這個只有女性的家庭頓時陷入經濟來源的危機。但正在這時,玉環的族兄楊釗(后賜名國忠)向她們伸出援助之手。從此與楊玉環一家,尤其是與楊玉環的命運結下不解之緣。楊釗是楊玉環的從祖兄,與楊玉環同樣出于蒲州楊氏家族。據史載,他的母親,就是武則天的幸臣和面首張易之的妹妹。也許因為遺傳的因素,楊釗年輕時候就嗜好賭博和飲酒。常常因為缺少賭資而向人借錢,被人稱為無行浪子。由于這個緣故,楊釗為家族中人所鄙視,到了30歲上,決意發憤從軍,企圖博取功名,于是來到劍南節度使張宥的屬下從戎。這時唐與吐蕃的和好關系已經破裂,劍南正與吐蕃激烈交戰,楊釗在軍中因為立有“屯優”之功,按規定應當升遷。但張宥討厭楊釗的為人,不但不讓他遷官,反而找了個借口把他笞責了一頓。幸而主管軍事的益州司馬章仇兼瓊想取張宥而代之,為他開脫,于是楊釗終于當上了新都縣尉,這只是一個從九品的芝麻官,但三年任期滿后,卻仍未能升遷,陷入困境。幸而蜀中的富豪鮮于仲通看出楊釗是奇貨可居,常常資助他錢財,使他暫時擺脫了生活的困窘。正在這時,楊玉環的父親楊玄琰去世,楊家在蜀中沒有親戚,楊釗以族兄的身份常去看望幫助,得到楊氏姊妹的感激。但楊釗是無行浪子,醉翁之意不在酒,不久以后,居然與楊玉環的三姐私通,這是當時的禮法所不能容許的。但楊氏一家弱女,由于對楊釗的感激之情,對他的逾禮行為不僅容忍,而且仍然維持了良好的關系。由此可見楊釗與楊玉環一家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楊玉環一家不久離開了蜀州,返回北方,依靠叔父楊玄珪撫養。楊玄珪這時正在洛陽河南府做士曹參軍,也是個正七品的官吏。由于楊玉環的天生麗質,在開元二十三年(735)的年底,被選立為玄宗愛子壽王李瑁之妃,楊玄珪能當上了皇親國戚,自然是十分樂意地把17歲的侄女送入王宮中。果然楊玉環此去,便直上青云,而楊玄珪一家,也得以分沾君王恩澤。4、楊國忠的“呂不韋”但是,對于楊釗后來的飛黃騰達與天寶時期的政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是鮮于仲通。鮮于仲通是劍南道閬州新政縣的富豪。新政即今四川南部縣,在唐初的武德四年(621)建縣。鮮于仲通雖是鄉僻富人,卻喜愛讀書,頗有才智,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把他聘為采訪支使的幕僚官,把他看作心腹。在前任劍南節度使張宥被排擠走后,章仇兼瓊在開元二十七年(739)底,以益州長史兼任劍南節度使,成為劍南的軍政最高長官。在次年春天,用計謀襲取了長期為吐蕃占據的戰略要地安戎城(今四川理縣境),從而得到玄宗的青睞。應該說,章仇兼瓊在劍南為官期間,還是為當地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他在成都城北的萬歲池筑堤積水灌溉周圍農田,又在溫江疏通新源水,以漕運西山上的竹木,還在新津修筑了通濟堰,灌溉下游的彭山和眉山兩縣的近兩千余頃田地。但他頗有眼光,認為唐玄宗的寵信并不牢靠,而自己也不是李林甫所提拔,現在的地位并不鞏固。于是他找來鮮于仲通,對他說:“現在我雖然得到皇上的寵信,但如果在朝中沒有內援,必然會為李林甫所危害。最近聽說楊貴妃新得到皇帝的寵愛,但還少有人去巴結依附她。你如果能為我到長安去與楊家拉上關系,那么我就可以免除禍患了?!滨r于仲通回答說:“我是蜀中人,從未去過長安,恐怕難以完成主公的囑托?,F在我為你推薦一個人,完全可以辦好這件事。”于是把楊釗的出身經歷等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章仇兼瓊。兼瓊非常高興,讓鮮于仲通引見楊釗,會面之下,見楊釗身材魁偉,儀態大方,又善于言談,十分滿意,馬上任命他為幕僚推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親密交往后,章仇兼瓊已經完全信任了楊釗,于是把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委派楊釗以進獻宮廷春衣所需的絹帛為名,到京城為自已活動。臨行時,章仇兼瓊對楊釗說:“我有一些東西放在郫邑,可以作為一天的盤纏。你出使經過時自己去取吧?!睏钺摰搅僳h,兼瓊派親信交給他大批精美的蜀中特產,估計價值在一萬貫銅錢以上。楊釗大喜過望,晝夜兼行來到長安。這時已是天寶四載(745),楊玉環在當年八月被冊立為貴妃,得到玄宗的專寵,她的三個姐姐也都由皇帝在長安賜予顯赫宅第,成為京城中的炙手可熱的新貴。楊釗去到楊氏諸妹家中,拿出許多蜀中珍產送給她們,并說:“這是章仇公委托我轉送你們的?!碑敃r正好楊玉環的三姐守寡不久,家中無人,楊釗就在她家住下來,并分了一半帶來的蜀地特產給她。楊氏諸女在蜀州時與楊釗均有舊情,見到許多珍貴禮物,更是高興。楊玉環的三個姐姐常常進宮朝見皇帝,在玄宗面前不斷稱贊楊釗的忠誠和能干,并說他擅長賭博,把他引入官中見到玄宗。玄宗同意楊釗可以隨供奉官一起,隨時出入宮廷,讓他在宮中專門負責記錄賭博時各方的輸贏文簿。楊釗把這件事做得很認真,雖然參加賭博游戲的妃嬪宮女很多,卻記載整理得井井有條。玄宗很欣賞他的精明強干,說:“是個好度支郎的材料!”度支郎是唐代尚書省戶部中,負責管理和計算財政收支的官吏。楊氏姐妹聽到此言,于是便更常在玄宗面前講楊釗這方面的才能,又去游說當時主管財政的戶部郎中王鉷,王鉷為巴結楊氏,于是經唐玄宗同意,任命楊釗擔任戶部的判官。楊釗自此在朝中站穩了腳跟,并因有掖庭之親,為宰相李林甫收羅為爪牙。楊釗在皇帝面前,充分發揮了他善于逢迎討好的才能,加之楊氏姐妹不斷向他提供宮廷內情,使楊釗往往事先能探知皇帝內心的想法,使玄宗越發對楊釗的干練刮目相看。僅僅一年多以后,楊釗就遷升為度支郎中兼侍御史,并因善于聚斂財富,得到玄宗的寵信,兼任了15個主管財政方面的使職。天寶七載(748)六月,又升遷為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門管理國家財政,進入了朝廷高級官吏的行列。
皇帝的恩寵的日益加增、使楊釗成為天寶朝一顆迅速上升的政治新星。天寶九載(750)十一月,楊釗以民間流傳的圖讖中有“金刀”的說法為由,向玄宗請求更改名字,玄宗親自賜名為“國忠”,從此,楊釗以楊國忠的名字載入了天寶史冊。而章仇兼瓊也得到豐厚的回報,就在楊釗入長安半年多以后,他也被調入京城,由一個從五品的益州長史,遷升為正三品的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一躍而成為朝廷大員。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在李林甫死后不久,楊國忠就被玄宗任命為右丞相,掌握朝廷大權,勢傾朝野。依靠椒房之親與自己善于窺伺機會的才能,終于達到飛黃騰達的頂峰。但是,收獲最豐的還是鮮于仲通。就像戰國時的巨商呂不韋一樣,他最先發現了楊釗的潛在價值,從他還是蜀中一個落魄小吏時起,就不斷地給予他金錢資助,并且不失時機地向自己的主公推薦,終于借助章仇兼瓊和楊氏姊妹之力,把楊釗推入了衣金腰紫的皇帝寵臣行列。楊釗在飛黃騰達后,倒是沒有忘記故人,在天寶九載(750)推薦鮮于仲通出任劍南節度使,算是回報了仲通當年的恩德。仲通也就從一個小小的幕僚官,一躍成為方面大員。但是,正是由于鮮于仲通執掌劍南節度使的大權,使劍南從此成為唐王朝在天寶年間的多事之地,天寶后期的邊疆動蕩和安史之亂的序幕在劍南被開啟了。(正文完)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