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伊朗向美“宣戰”,特朗普捅了馬蜂窩,英法德集體失聲武器
作者: 小鄭 2025-06-23 22:25:27
閱讀(67)
出伊朗向美“宣戰”,特朗普捅了馬蜂窩,英法德集體失聲2025-06-2317:30·侃文的柯靜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2025年6月22日,美軍B-2隱形轟炸機如幽靈般掠過,向深埋地下90米的福爾多核設施投下6枚GBU-57巨型鉆地彈。與此同時,30枚“戰斧”導彈撲向納坦茲和伊斯法罕核設施,而且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發布戰報:“福爾多已經不在了”。但還沒等白宮慶?!皠倮睍r,伊朗的革命衛隊立刻強硬回擊,直接放話以后在中東的任何美國人都可能成為他們的打擊目標,甚至就連“愛湊熱鬧”的英法德,也集體選擇了沉默。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特朗普又為何如此冒險?復仇宣言在這天,六架美軍B-2隱形轟炸機投下六枚GBU-57鉆地彈,這種單枚重達13.6噸的“地堡終結者”能穿透18米厚的混凝土。而且特朗普還在華盛頓得意地宣布:“伊朗的核設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他更是將此次行動稱為“歷史性的勝利”和“輝煌的軍事成就”,并且警告伊朗要么選擇和平,要么面臨“悲劇性后果”。但面對美國的“囂張”,伊朗國家電視臺也是緊急播報:三處核設施已提前疏散人員、轉移核材料,襲擊未造成核泄漏。而且伊斯蘭革命衛隊更是宣布:“美國在中東的所有利益都是合法打擊目標”,其中包括該地區的美國公民和士兵,而且國家電視臺甚至播出了中東美軍基地分布圖,配文“你們開始了,我們來結束”。要知道,這份宣言并不是應激反應,而是深思熟慮的戰略反制,畢竟德黑蘭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那就是霍爾木茲海峽咽喉要道、遍布中東的代理人網絡、以及能突破任何防空系統的高超音速導彈。不過特朗普之所以甘愿冒險,不僅為了“救以色列”,鞏固美國在中東的核心盟友,而且還是“搶在俄羅斯之前動手”,阻止普京擴大對伊朗軍事支持,再加上“國內外交政績”,用軍事勝利轉移選民對經濟問題的關注。而且更深層的目標在于“逼伊朗談判”,畢竟在6月17日,特朗普曾向伊朗發出最后通牒要求“無條件投降”,強調美國已“完全控制伊朗領空”并掌握哈梅內伊藏身位置,這種極限施壓策略曾在其第一任期奏效,但這次他誤判了對手。而且伊朗軍方顧問曾經過“美國只要一炸福爾多,海灣的戰場就不只屬于導彈,還有游擊戰、布雷戰、斷油戰”,可如今這些警告已成現實。所以當特朗普沉浸在“精準摧毀”的勝利敘事中時,伊朗正在上演現代版“空城計”,他們將有限的物質損失轉化為道義和心理上的勝利,然后亮出真正的底牌。致命反擊畢竟革命衛隊的宣言不是虛張聲勢,而且德黑蘭手中還握有多張足以撼動中東格局的反擊王牌,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號稱“航母殺手”的“法塔赫”高超音速導彈,這種速度超過15馬赫的武器能突破任何現有防空系統。而且更讓西方軍事專家擔憂的是伊朗可能采取“蜂群戰術”,那就是用數百架廉價無人機發動飽和攻擊,讓美軍在中東的63個軍事基地瞬間變成“馬蜂窩”。不過真正的戰略王牌還是在海上,畢竟霍爾木茲海峽最窄處僅33公里,全球30%的石油運輸必經此咽喉要道,而且伊朗革命衛隊海軍司令坦格西里早已放話:“準備在霍爾木茲海峽布設水雷”。如果一旦實施,全球油價將如火箭般飆升,不過伊朗每日出口170萬桶原油,占其財政收入的50%,封鎖造成的全球性能源危機也將反噬自身經濟,但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術,恰是伊朗“不對稱戰爭”哲學的核心。不過奇怪的是,在德黑蘭與華盛頓的激烈交鋒中,倫敦、巴黎和柏林選擇了一種震耳欲聾的沉默,那就是英法德三大歐洲強國集體失聲,甚至連例行公事的外交表態都吝于給出。
畢竟在空襲前一天(6月20日),歐洲三國外長還在日內瓦與伊朗外長阿拉格奇緊急會晤,試圖挽救局勢,而且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在空襲前數小時與伊朗總統通話,承諾加快核談判進程,可當美國的戰機起飛前,歐洲盟友并未獲得任何通報。而且德法兩國與伊朗的天然氣合作項目,因美國行動而泡湯,再加上英國還要面臨特殊關系與自主外交的艱難平衡,特別是油價飆升、難民潮、恐怖襲擊等風險,這些戰爭副產品最終都要歐洲買單。主要信息來源:原文登載于新華社國際2025年06月22日關于特朗普說已“成功打擊”伊朗三處核設施的報道原文登載于環球時報2025年06月22日關于「解局」美國“下場”后,中東局勢走向何方?的報道原文登載于澎湃新聞2025年06月23日關于英法德被曝未獲美國提前通知將空襲伊朗,歐洲外交再被邊緣化?的報道原文登載于澎湃新聞2025年06月20日關于伊朗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將如何影響全球?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