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獻里的抗戰圖像記憶“紅色印跡”主題展在上海開幕抗戰圖像
作者: 小吳 2025-06-12 21:19:35
閱讀(53)
新聞網中新網上海6月12日電(記者王笈)“紅色印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主題展——館藏文獻里的抗戰圖像記憶”12日在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上海圖書館、上海大學、上海市文史資料研究會、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上海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聯合主辦,精選上海圖書館館藏百余種、200余幅圖像文獻,圍繞日寇侵華歷史、全民浴血奮戰、抗日救亡宣傳、民族偉大勝利等方面,全景呈現中國人民14年抗戰歷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斗爭?!凹t色印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主題展——館藏文獻里的抗戰圖像記憶”展覽現場。中新網記者王笈攝展廳中,大量抗戰時期的版畫、漫畫作品生動形象、感染力強,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凝聚了藝術家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例如木刻連環畫《狼牙山五壯士》源自抗戰真實故事。1941年,在與日寇的激戰中,5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大部隊轉移,戰至彈盡糧絕,從狼牙山巔縱身跳下,三人犧牲、二人獲救。畫家彥涵與作家華山從《晉察冀日報》得知這一英雄事跡后深受感動,彥涵根據華山的文字描述,采用木刻的形式完成了這部十六幅連環畫。漫畫《南市難民區成立》影印件。中新網記者王笈攝這些抗戰文藝作品發揮了動員民眾的作用,也推動了國際宣傳,讓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事跡獲得了全世界民眾的廣泛同情和支持。隨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世界人民團結一致,投入到反法西斯主義的斗爭中。
展墻上的漫畫《南市難民區成立》影印件出自《國聞周報》。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法國耶穌會士饒家駒發起組織上海國際救濟會,在徐家匯等地建立了6個難民收容所,設立南市難民區,到1940年6月底共收容了近20萬名戰爭難民。《ChinainBlack&White》(《中國木刻選》)。中新網記者王笈攝展柜里,美國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PearlS.Buck)在美國和加拿大出版的《ChinainBlack&White》(《中國木刻選》),挑選了曾在美國展出過、以中國抗戰生活為題材的82幅木刻作品編輯成冊。據介紹,這是國外首次出版中國抗戰時期的木刻作品集。
上海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徐之凱表示,圖像是一個時代的歷史載體,也是人們接觸過往記憶的直接途徑。
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本次展覽,在歷史學、語言學、社會學視角下解讀這些歷史圖像,以客觀理性立場審視時代背景,感悟圖像中的“紅色印記”在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中的歷史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