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360,用十年時間在硬件賽道闖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作者|曹思頎編輯|鄭玄經過漫長的等待,全景相機領域的龍頭企業影石創新終于迎來了敲鐘時刻,公司創始人劉靖康(圈內人更多稱他為「JK」)成為中國科技公司里又一位90后創始人。6月11日,全景相機領域的龍頭企業影石創新在科創板正式掛牌上市,此次發行價最終定為47.27元/股。按發行價計算,影石創新的市值約為190億元,本次IPO擬募集總額約為19億元。上午開盤后,影石創新上市首日高開285.02%,開盤價達到182元。按照開盤價計算,影石創新最新的市值已經達到732億元。JK是個沒有背景的白手起家創業者。大學時期因為破譯了周鴻祎的手機號碼,成為周和李開復兩位大佬在微博「爭搶」的人才。他在畢業后選擇了創業,又從軟件轉到了硬件方向——在九死一生的創業故事里,「大學生創業」和「硬件創業」都是成功率極低的標簽。甚至連他自己也認可硬件是「地獄級難度」,「消費電子是死得特別多的一種類型」。但他卻在過去十年里,把影石Insta360(影石創新的品牌名稱)打造成了硬件領域里一個絕對另類且成功的公司:沒有硬件行業里「價格戰」的故事,影石始終保持快速增長。過去3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6.87%;賺錢似乎不是難事,影石在推出第一款產品之后的第二年就實現了盈利,去年的毛利率為52.20%,扣非凈利率17.0%;Insta360成為了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每年有接近80%的主營業務收入來自海外市場。Insta360面向市場的主要產品「全景相機」,主要被消費者應用在戶外、運動、旅行等場景中。
十年前,在Insta360成立的時候,全景技術還遠沒有成熟,消費級全景相機幾乎是一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品類。今天,這個細分品類的全球市場規模超過50億元,而影石占據這個市場超過六成的份額。某種程度上,劉靖康和影石「發明」了這個品類,然后從零開始把它做到了極致。01讓周鴻祎、李開復、沃茲尼亞克點贊的大學生劉靖康畢業于南京大學軟件學院。學生時代,他是一個很典型的技術男,符合絕大部分人談到「Geek」時的第一印象。他從小接觸電腦,但對游戲沒有太多熱情,因為他覺得玩來玩去都在別人寫好的代碼里輸出結果。后來他通過論壇開始接觸編程、代碼,高中的時候把電腦偷偷帶到電腦,晚自習之后研究怎么開發程序。后來,這段「不務正業」的折騰幫助他拿到了全國電腦制作比賽一等獎和高考20分的加分。大二那年的暑假,JK通過分析電話上不同號碼按鍵間聲音的細微差別,用軟件分析頻譜,成功從一段新聞采訪中,用軟件「破譯」并撥通了周鴻祎的電話號碼。經此一役,JK在互聯網圈里小有名氣。周鴻祎在微博和他互動,夸贊他「確實能干」;李開復則直接邀請他加入創新工廠,并且喊話「兩周后到南京,盼見面」。JK最終沒有加盟任何一家大公司,而是選擇了自己創業。大學時期,劉靖康獲得兩位科技圈大佬的認可|圖片來源:網絡截圖創業的開端起初是一款為校園講座打造的手機直播軟件。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JK看到了一段由多個相機畫面經計算拼接而來的全景視頻,覺得全景影像這種新的形態可以更好地實現記錄和保存。于是,直播的「即時」(instant)加上「全景」(360°)的技術,Insta360就這樣正式誕生了。當時,市面上并沒有可以同時滿足以上兩大需求的產品。所以,創業的方向就必須從單一開發軟件,延伸到軟硬一體,得做出一個「新玩意」來。從事后復盤的角度來看,這個沒人知道長什么樣的新玩意,做到了兩個關鍵的特點:第一,小型化和輕量化。這也符合各類消費電子產品的共同特性,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平板、電腦在過去10多年里,基本都是按這個方向進行迭代的。第二,實現即時運算。某種程度上,全景影像最根本的痛點不是「影像」水平,而在于「計算」能力。2013年,影像行業的巨頭理光發布了THETA系列全景相機,但這款產品的核心依然是「后期拼接」——相機拍攝,手機運算。二者之間通過WiFi連接,需要分別等待數十分鐘傳輸和數十分鐘的計算,影響用戶體驗。借用手機的計算資源是一個很好的思路,Insta360優化了這個過程并把它推向極致。職責分工仍然是相機采集圖像、手機運算,但二者之間通過物理方式直接連接。接著,通過軟件優化,把全景文件切成很多份,就可以做到邊拍、邊傳、邊處理。
2016年,Insta360正式推出第一款產品Nano,先后在德國IFA和美國CES這兩項全球最有分量的消費電子展會上大放異彩,被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稱贊為「了不起的產品」。也就是在那年夏天,Insta360的月收入從零直接變成了兩千萬。JK第一次有了一夜暴富的期待。Insta360第一款產品Nano,通過Lightning接口和iPhone連接|圖片來源:影石Insta36002舊場景+新產品=市占率全球第一創業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很快,劉靖康就遭遇了挫折。第一批賣出的Nano成為了經銷商手中的「庫存」,并沒有如期及時地轉換為消費者手中的「商品」。如今談起Insta360的各種產品,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想到和運動、戶外、極限這些使用場景。但九年前,這種聯系尚未建立。用戶不知道,劉靖康自己其實也不知道。一幫和他一樣的科技愛好者們成為了Nano第一波的嘗鮮者,當然,也是最快放起來吃灰的人。
JK必須為全景相機找到真正的PMF(ProductMarketFit,產品市場匹配度),發掘出第一個使用場景。啟發來自于用戶反饋。JK和團隊把目光聚焦在了那部分買了并且還在持續使用的用戶身上。他們注意到,有一部分海外用戶會在滑雪、山地車、速降等場景里使用Nano拍攝全景視頻,并分享到社交平臺上。原本,Nano被設計成和iPhone直接連接,更適合手持拍攝。用在戶外場景,用戶必須先對產品「自行魔改」,例如把相機固定在自拍桿上。這種體驗顯然不夠好,所以這部分用戶絕對是「真愛」——因為他們在這個場景里,對全景相機有著真正的強需求。這次PMF直接影響了后來的產品形態、功能以及背后的技術儲備。Insta360基于戶外場景對產品進行了迭代。軟件層面,Insta360首推了「隱形自拍桿功能」,后來在滑雪圈廣受好評;在硬件層面,升級了防水、防抖等功能,同時把電池做成了可拆卸的形態,適配戶外場景需求。更重要的是,從這個過程中,JK明確了公司開發的一條關鍵原則:不定義場景,不預設需求,而是在現成場景里完善產品,滿足用戶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多年后,在復盤起這段經歷時,JK表示「摘了GoPro的果子」。其實他自己并不是運動人群,作為一個技術男,他那會對于影像這件事也沒有多大的興趣。運動相機這個細分市場,很大程度上是GoPro從21世紀初開始培育起來的,后來又隨著移動設備和社交平臺的興起逐漸成長壯大。如今,Insta360的產品矩陣主要分為三大類:消費級智能影像設備、專業級智能影像設備、配件及其他產品。其中,消費級設備又分為ONEX(全景相機)、Ace(運動相機)、GO(可穿戴運動相機)、ONER(全景相機/模塊化運動相機)、Flow(手機云臺)等7個系列,ONEX系列為銷量擔當。專業級設備則主要應用在VR內容制作和商務會議場景兩個方向上。如果按照最初創業時看重的方向「直播」迭代產品,也許Insta360仍然可以做出一款不錯的產品,但大概率不會獲得足夠的商業成功。「不把自己的需求當做別人的需求」,JK說這是他在選擇方向時的一種反直覺的「捷徑」。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消費級智能影像設備在Insta360總營收的占比在85%左右,而圍繞全景、運動相機相關產品的配件產品營收也在10%以上。消費級全景、運動相機支撐起了Insta360超50億營收的根基,而和直播、會議場景等有關的產品,它們所在的市場此刻尚未迎來需求的爆發。影石Insta360營收占比|圖片來源:招股意向書如今Insta360已經完成了對GoPro的全面滲透。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2023年Insta360品牌在全球運動相機排名中位列第二。而且,依托于運動、戶外等成熟場景,Insta360也成功把全景相機這一全新品類從零做大。2023年,Insta360品牌在全景相機全球市場占有率67.2%,排名第一。03全球化:八成營收來自海外市場Insta360另一個讓硬件創業者羨慕的點,在于他們超高的海外收入占比。過去三年,這家公司的境外銷售收入分別達到了15.96億元、29.03億元和42.2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79.43%、80.83%和76.35%?!笍腄AY1開始,就做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惯@似乎是最近10年硬件領域的創業者都喜歡說的一句話,但真正做好的并不多,更多項目甚至在眾籌階段就夭折了。當然,相比起汽車、空調這樣的「大件」,相機的本土化適配難度要小很多。此外,海外的運動和戶外市場相比國內消費習慣更加成熟,也是Insta360進入全球市場的優勢。選擇「先海外后國內」的布局節奏,也和市場競爭有關?!竷r格戰」是國內消費電子品類競爭的常見現象,作為一家初創企業,Insta360顯然需要避免在早期就陷入這種非良性競爭中。確定了全球化的戰略,接下來的落點就是執行。早期Insta360在海外更多依靠線上銷售,所以比起鋪設渠道,營銷和運營反而是銷售環節中更重要的能力。用劉靖康的話說:內容是他們很核心的能力——盡管這是一家軟硬一體的科技公司。道理很簡單:全景影像所在的是一個全新的市場,精彩的內容可以幫助更多消費者了解產品、并吸引他們完成購買。用全景相機拍地球,是Insta360近年來非常出圈的一個內容策劃|圖片來源:影石Insta360內容的核心,是找到對的「人」。2023年,好萊塢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成為了Insta360的品牌大使。
但這并非是Insta360在內容營銷層面的常規打法。相反,在「海外」這個寬泛的概念下,在不同市場里找到合適的KOL,并吸引他們一起創作優質內容,才是Insta360在內容上的「本土化」重點。在深圳總部,Insta360有一個架構完善的In-house營銷團隊,專門負責投廣、視頻制作、設計,以及網紅KOL關系、媒體關系和社交媒體運營。JK自己也會參與到內容創意里。傳聞他2021年想了60多個內容創意,團隊都執行不過來了。和「找人」類似,快速的客服響應也是本土化的重點。實際上,在2015、2016年,Insta360就已經在東京、柏林等地設立了辦公室,核心就是提供沒有時差的客服服務。對于那個時候創業起步只有一款產品的Insta360來說,他們幾乎按照toB軟件的銷售套路來對待這個toC硬件——通常,只有SaaS公司才會在這么早期的時候,如此重視售后的溝通反饋等環節。海外工作的另一個重點,是建立起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網絡。Adobe的技術幫助影石改善了剪輯體驗,讓后期制作更加輕松;和徠卡的合作,不僅在銷售、營銷上起到了幫助,也讓公司在相機研發領域擁有了更多累積。最后,Insta360還在全球建立了良好的經銷商網絡,而經銷商模式如今也仍然是公司的核心銷售方式。招股書顯示,2024年,公司85.25%收入來自經銷商,其中「買斷式經銷」占比為84.82%,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了經銷商和品牌方之間的信任關系。而2022-2024年期間,公司每年的前五大客戶里,也都有四家都來自海外。
影石Insta360的銷售形式分類|圖片來源:招股意向書04未來:更好的產品、更新的技術、以及機器人?如今的影石,已是一家年營收突破55億元、在全球全景相機市場市占率穩居第一的企業。要知道,2023年全球全景相機市場的總規模也不過50.3億元。更重要的是,在2022至2024年的三年間,公司始終維持超過50%的毛利率,以及17%以上的扣非凈利率。在這個高度垂直的細分領域中,影石幾乎將「小而美」這一商業范式推演到了極致。但影石需要擴張,所以一定要踏入主流大眾戰場競爭。上市是一次里程碑,也是新挑戰的起點。在自己開創的全景賽道外,影石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若以「技術」作為分析的主軸,影石未來的發展路徑可理解為一橫一縱:橫軸上,持續深耕現有技術路線,擴展產品品類與消費人群;縱軸上,則以其技術積累為基底,探索新的技術棧、產品形態乃至商業模式。在橫軸維度,公司的核心任務仍是「賣出更多的貨」,把蛋糕做大。這又可細分為ToC與ToB兩條路徑:ToC層面,Insta360近年來開始強調AI等新技術對全景影像后期處理體驗的提升,強調全景影像本身的記錄價值。
也就是降低門檻,把全景相機賣到戶外以外的更多場景里。這其中,除了后期體驗外,「畫質」是用戶現階段對于全景相機的一個重要「槽點」。不過,劉靖康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認為,提高畫質不僅僅是通過在硬件上加大「畫布」這么簡單,全景影像的計算處理還要依托于其他智能設備,因此也需要等待外部環境(如手機芯片算力等)的能力提升。JK認為關鍵在于「釋放時機」,「相關方案早準備好了」。ToB端的情況也有類似之處,以Insta360成立初期希望覆蓋的「直播」場景為例,它的需求同樣取決于VR行業內容消費側產品的普及和覆蓋。除此之外,近年來Insta360也洞察到了快速增長的線上會議場景,并推出了Insta360Connect等企業線產品,希望解決傳統在線會議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縱軸上,全景視覺技術除了幫助人類記錄分享外,也天生具備向機器人視覺技術拓展的潛力——無死角的360°視角可以獲取更多的感知信息。無論是對于具身機器人,還是傳統的室內服務型機器人,甚至是無人機、無人車領域,也都有技術拓展的可能性。蘋果和索尼是劉靖康最喜歡的兩家公司,因為它們在不同時期里創造出了歷史上沒人做過的NewThings: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并成就了一個新品類。
劉靖康也希望成為這樣的創造者。但除了理想中的極客身份外,劉靖康現在已經是一家市值近190億元的公司董事長。無論是前文那些可能紙上談兵的假說,還是他腦子里天馬行空的點子,都必須盡量理性地轉化成節奏可控的商業決策,就像他過去10年里尋找PMF、拓展海外市場時做的那樣。*頭圖來源:視覺中國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極客君微信geekparkGO極客一問你如何看待Insta360上市?蘋果visionOS26,支持索尼PlayStation游戲手柄。點贊關注極客公園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