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韻非遺”志愿服務隊讓北京市順義張鎮非遺文化“活”起來傳承人
作者: 小李 2025-06-13 03:38:43
閱讀(81)
順義區張鎮,這片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孕育了無數璀璨的文化瑰寶。一支以"張韻非遺"為名的志愿服務隊正以創新形式推動非遺文化扎根基層,成為傳承地方文化、凝聚社區力量的重要力量。該團隊依托張鎮深厚的非遺底蘊,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需求,通過沉浸式體驗、跨界融合等方式,讓灶王爺傳說、景泰藍制作、劉氏風箏等非遺項目煥發新生。非遺扎根鄉土:張鎮的文化基因張鎮自古以來便是非遺文化的沃土。灶王爺傳說作為市級非遺項目,承載著當地百姓對"家和睦、愛傳承"的樸素信仰。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灶王文化節,通過傳統祭灶儀式、非遺手工技藝、張鎮民歌展示等活動,讓這一民俗記憶得以延續。此外,張鎮還擁有豐富的手工藝資源,如劉氏風箏技藝,其第四代傳承人,如今跟著母親學習風箏的軋制,也開始步入學校、企業等進行劉氏風箏技藝的傳播與發揚。志愿服務沉浸式體驗:讓非遺"活"起來"張韻非遺"志愿服務隊以"文化傳承、服務社會"為宗旨,將非遺技藝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體驗活動。例如,在社區開展掐絲琺瑯、劉氏風箏等手工制作課程,志愿者通過"傳幫帶"模式,讓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傳承者"。2025年2月,張鎮綜合文化中心開展劉氏風箏制作體驗活動中,孩子們在志愿者指導下填涂釉料,不僅鍛煉了手眼協調能力,更感受到藝術創造的樂趣。文化賦能社區:非遺傳承的社會價值助力特殊群體。在"全國助殘日"期間,組織殘疾人參與劉氏風箏制作、草編等活動,幫助他們提升動手能力與自信心。參與活動的殘疾人表示:"活動非常好,既了解了非遺文化知識,也在活動中找到了自身價值。"激活鄉村文化。張鎮分館聯合志愿服務隊開展"非遺下基層"活動,將流動圖書車與非遺展演結合,在村(社區)文化室、學校等地舉辦非遺主題閱讀會、手工藝體驗課。2025年6月計劃在淺山香邑社區開展的"非遺+閱讀"活動中,居民可通過圖書了解灶王爺傳說歷史,并親手制作灶王年畫,感受文化傳承的雙重魅力。構建文化生態。通過"志愿者—傳承人—村(社區)"的閉環模式,團隊培養了一批非遺愛好者。在張鎮民歌體驗中,參與者從學習唱民歌到成為社區講師,形成了"以老帶新、以新促活"的傳承鏈條,帶動鎮域群眾成為非遺志愿者。"張韻非遺"志愿服務隊未來將深化非遺與文旅融合,計劃打造"張鎮非遺文化地圖",串聯景泰藍展廳、劉氏風箏等點位,開發研學旅游線路。同時,張鎮也在積極配合景泰藍技藝類博物館的申報工作,把更好的非遺技藝分享給大家。從灶王爺傳說的代代相傳,到手工藝人的匠心堅守,再到志愿服務隊的創新實踐,"張韻非遺"正以星火燎原之勢,書寫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