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社員王蔚:用“數字畫筆”勾勒城市記憶張大方
作者: 小周 2025-06-25 20:29:39
閱讀(10)
新聞網中新網長沙6月25日電(劉曼鐘婷)“我們不僅是在修復建筑,更是在喚醒城市的記憶?!本湃龑W社社員、湖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蔚,多年來專注于建筑遺產數字化保護研究。這位橫跨計算機與建筑學領域的學者,創新性地將三維建模、無人機測繪等數字技術運用于歷史建筑保護,為城市更新開辟了新路徑。
九三學社社員、湖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蔚。受訪者供圖如今,王蔚團隊正將這一技術體系延伸至工業遺產保護領域,通過多源數據融合與HBIM建模技術,讓消逝的城市景觀重煥生機。在他看來,技術只是工具,守護城市文脈才是永恒的追求。讓歷史街區“講”出新故事從湖南大學計算機系到清華大學建筑系,王蔚的學術轉型在外人看來是一次大膽的跨界。然而正是這種跨學科背景,讓他找到了連接技術與人文的獨特視角。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從事博士后工作的時候,王蔚漫步在北京街頭,看到《一點兒北京》系列繪本,腦海里突然閃過用技術手段復原城市歷史風貌的念頭?!敖ㄖ旧砭褪亲詈玫臄⑹抡摺!蓖跷狄庾R到,計算機技術與建筑學的碰撞也許能產生奇妙反應,通過“建筑可視化”讓凝固的歷史重新流動起來?;氐介L沙后,王蔚開始用腳步丈量老街巷,太平街這條保存完好的歷史街區成為他第一個“實驗場”。他用建筑師的視角和語言,運用攝影幾何的三維建模技術,一點一點復原太平街的歷史建筑形態。在盡最大可能精確建筑物三維數據的同時,王蔚注重挖掘建筑物背后的人文故事?!敖ㄖ膩聿恢皇谴u石堆砌的冰冷軀殼?!蓖跷嫡f,建筑的靈魂在于那些經年累月沉淀的生活印記,它們由不同的人創造,再由一代代人傳承。這些年,王蔚陸續創作推出《繪長沙·太平街》《繪長沙·潮宗街》《繪長沙·五一廣場》等,復現二十世紀長沙的街景與地標。受訪者供圖經過兩年多的潛心創作,王蔚用10個市井故事串聯起2148個建筑模型和5000個人物,推出建筑繪本——《繪長沙·太平街》,編織出一幅生動的城市記憶畫卷。這本融合旅游指南與城市記憶的繪本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
王蔚又陸續創作推出《繪長沙·潮宗街》《繪長沙·五一廣場》,復現二十世紀長沙的街景與地標。隨著《繪長沙》系列推出,王蔚團隊不斷創新技術手段,比如采用空地機器人協同作業模式,通過地面移動機器人與飛行機器人配合,實現歷史建筑三維信息的自主采集與重建,并開展移動機器人視覺路徑規劃、復雜環境下主動測繪、動態環境下特征點匹配等方法研究等。在最新作品《繪長沙·五一廣場》中,王蔚團隊不僅重現了五一廣場70年間的變遷,更開發出“數字五一廣場”項目,將歷史場景搬進元宇宙,探索“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王蔚相信,真正的創新在于讓科技為文化賦能,讓歷史與未來對話。以科技報國與智者同行王蔚考入湖南大學計算機系時,該校計算機與通信學院時任院長正是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原主委張大方?!澳菚r候其實沒啥概念,只是偶然聽過一次講座,對‘以科技報國,與志同道合者同行’印象深刻?!本湃龑W社“愛國、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在王蔚心中埋下一顆種子。2013年,王蔚正式加入九三學社。對他而言,這不僅是個人成長的轉折點,更是科研道路上的重要助力。盡管他的研究方向偏應用領域,但他通過九三學社提供的平臺結識了許多深耕基礎研究的學者?!坝泻芏嗯c不同領域專家交流的機會,跨學科的思維碰撞常常令人豁然開朗?!蹦壳?,王蔚正在帶領學生做工業遺產的復原。受訪者供圖這些年,王蔚還積極參與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員會組織的調研與社會服務活動。他跟隨社內專家團隊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在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等領域積極建言獻策。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字化技術已成為保護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手段。王蔚很慶幸看到,在研究城市生活的變遷更新過程中,數字化場景重塑越來越多被應用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目前,王蔚正在帶領學生做工業遺產的復原,如針對始建于1913年長沙凱雪面粉廠,結合文獻資料、遙感影像、歷史圖片等多源信息,通過將無人機采集的圖像進行深度圖像處理重新生成點云的方法,對工業遺產進行點云數據修復優化和場景復原,并建立工業遺產HBIM三維模型,為城市工業遺產數據保存、城市工業風貌復原提供體系化的方法研究和實踐參考等。
王蔚說,要用專業知識和實際行動,傳承九三學社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