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從湖南進出廣東的,說說湘粵古道桂陽
作者: 小周 2025-06-29 02:04:03
閱讀(80)
湖南進出廣東的,說說湘粵古道2025-06-2400:00·沙鷗說史在昨天文章中,我們討論了古代江西是怎么進入湖南的,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古代怎么從湖南進入廣東?本文先不討論古代從湖南進入廣西的湘桂古道和瀟賀古道,下一篇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古代從湖南進入廣東,主要有兩條路,連州古道(湟川古道)和西京古道(衛颯新道)。因為這兩條路起點都是今湖南郴州,終點都是今廣東韶關境內的北江水系,只是路線不同,所以我們統稱之為“湘粵古道”。湖南有一句俗語:“船到郴州止,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擺子。"古人自今湖南前往嶺南,先是溯湘江而上,在衡陽進入耒水,再溯耒水而上,到了郴州(漢朝為桂陽郡)以后,因上游水流湍急,就沒辦法再從水路前行了。這時候就該棄舟登岸走陸路了。自郴州向南,就是東西綿延以千多公里,南北寬百余公里的南嶺山脈,古人眼中的“瘴癘之地”,所以“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擺子"。那么,人們怎么才能達到嶺南?我們先來說說連州古道,連州道亦稱湟川古道。連州古道的路線大致如此:從今郴州市區棄舟登岸開始走陸路,經過今郴州市蘇仙區良田鎮一帶,到達折嶺(騎田嶺隘口,郴州市北湖區和宜章縣的交界處)。折嶺是騎田嶺山脈的一個著名山口(海拔約300多米),是嶺南最容易翻越的山口之一。通過折嶺隘口后,進入今宜章縣境內。在宜章偏向西南行進,在今湘粵交界處進入連州(秦漢稱為桂陽縣),此段路線基本與今許廣高速并行。到達連州后,改走水路,順著連江(古稱湟水)而下,于湞陽縣(今英德市)江頭咀與北江匯合。這條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存在,但只是小路,參見我前幾天寫的《臨武的歷史至少2300年,楚國為什么在最偏遠的地方設邑?命脈所在》。秦始皇攻滅嶺南時,對這條路線進行較大的修整,并設置了湟溪關和陽山關。漢武帝發兵五路征伐南越國,其中伏波將軍路博德率領的那一路,就是從桂陽(今廣東省連州市)沿湟水直下番禺(今廣州)。秦漢時期,連州古道(湟川古道)是嶺南地區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因此,沿途出現了一系列2000年以上歷史的古縣,如:郴縣(桂陽郡郡治,今湖南郴州市區),臨武縣,桂陽縣(縣治今廣東連州),陽山縣,含洭縣(縣治今廣東英德市西北浛洸鎮),湞陽縣(縣治今天英德市東南)。唐朝前期,此路還是重要的漕運通道。我們再來說說另外一條路,西京古道。這條路因最難走的為宜章到樂昌段,也被宜樂古道。這條路為東漢桂陽郡守衛颯所新開,區別于連州古道,所以又被稱為衛颯新道。京西古道,起點也是郴州(漢桂陽郡郡治),終點是湞陽(今英德)。有人會問,既然連州道已經存在了,起點和終點都差不多,為什么還要修這么一條古道?這條古道是什么時候修的呢?這條路修于東漢前期。修路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當時的韶關一帶隸屬于桂陽郡,經常叛亂(實際是越人襲擾),桂陽郡需要迅速率并南下平叛,走連州古道的話就繞路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湟水(連江)畢竟只是北江的支流,通航能力有限。因此,東漢時守衛颯奏請朝廷開一條直達曲江(今韶關市區)的新道,即可以快速運兵,又可以增加漕運量。我們來看看衛颯開的新道的具體路線。在今湖南境內衛颯新道(西京古道)的路線和連州古道大體重合,也是今郴州市區→良田驛→折嶺隘口→宜章。兩條道的分叉口就在今宜章城南南關街的一片臺地上。自此開始,連州道折向西南,走向連州;衛颯新道折向,向樂昌進發。從宜章到樂昌的這段路開通過程十分辛苦,因為當時考慮更多的是道路的行進速度和直線距離,自宜章到廣東樂昌坪石段,基本上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沒有更多顧忌地形因素?!逗鬂h書·衛颯傳》里說:“颯乃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傳,置郵驛,于是役省勞息,奸吏杜絕?!睆囊苏碌狡菏?,衛颯新道的大致路線是沿今107國道西側山谷前進。到了今樂昌坪石以后,衛颯新道(西京古道)再往南下的話,有水路和陸路兩條路徑可選。水路經武江(又名武水,古稱溱水、武溪、瀧水),在曲江(今韶關市區)匯入北江。這條水路的上游也比較難走,近年水下考古還發現了武江上游水下石壁還有人工孔洞,專家推測這是過去拉纖用的棧道穿木入石的遺跡。匯入北江以后,船只可順流直下番禺。由于水路速度較慢,衛颯在南端段還開了一段陸路,路線為:樂昌坪石→樂昌梅花鎮→乳源大橋鎮→今曲江羅坑鎮→英德市浛洸鎮。衛颯新道為什么被稱為西京古道?因為過去長安在漢唐時期都被稱為西京,自衛颯修通新道以后,嶺南向朝廷傳遞重要信息,都是從這條路走,以節約時間,因此,宜章到韶關的古道,就被稱為西京古道。除了連州古道(湟川古道)和西京古道(衛颯新道、宜樂古道)以外,古代,從湖南到廣東還有兩條小路,一條是從郴州→嘉禾→藍山下連州(瑤民移民道);還有一條是從郴州向東折向汝城,再到仁化(私鹽販賣道)。這兩條路走的人比較少,只是零星人流和物流,所以就不贅述了。我們看著湘粵古道的路線圖,不僅對古人的智慧深深地佩服。他們勘探出來的線路,居然和今天的高速公路走向出奇的重合,如連州古道陸路就與許廣高速路線高度重合,西京古道陸路則和京珠高速路線和107國道走向大體一致。先民的智慧和卓絕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