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示范效應顯現!加拿大帶頭,多國同時出手,特朗普懵了日本汽車
作者: 小鄭 2025-07-04 01:31:04
閱讀(75)
中國的效應顯現!加拿大帶頭,多國同時出手,特朗普懵了2025-06-2814:59·觀律鳴法文|果冉多編輯|果冉多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2025年6月27日,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迎來了猛烈的反撲,加拿大方面表示要推出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數字服務稅,隨后歐盟也跟上了,表示希望早點和特朗普進行談判。而讓特朗普徹夜難眠的,并不是加拿大的數字稅,也不是歐盟的團結一致,而是中國的示范效應已經悄然擴散到了全球。回頭看,今年四月特朗普簽署的那份《對等關稅行政令》,在當時或許還被他視作一次“偉大的反擊”,但現在看來卻更像是一場徹底失控的賭博。多國聯動:不是警告,是宣判事情的轉折點其實早在六月初就有苗頭,彼時加拿大政府已經在醞釀數字服務稅,只是礙于G7內部的協調機制,一直沒有攤牌。但特朗普顯然誤判了局勢,他以為只要自己喊得夠狠,就沒人敢動真格,結果在6月27日,加拿大率先發難,歐盟27國緊隨其后。
加拿大這次的動作并不復雜,對谷歌、蘋果、Meta、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巨頭征稅,等于直接戳在了硅谷的神經上。特朗普的反應也果然如劇本般激烈,當天就宣布終止與加拿大的全部貿易談判,但加拿大早就準備好了退路,這才是特朗普始終低估的問題所在,他以為別人都在等著他開綠燈,卻不知道別人早已繞路而行。歐盟的表態更是耐人尋味,事實上自從英國正式脫歐之后,歐盟在對外政策上的一致性反而更強,尤其是在面對特朗普這類“單邊主義者”時,歐盟內部的凝聚力前所未有。日本也加入進來了,出人意料卻又情理之中,畢竟特朗普對日本汽車加征25%關稅,幾乎是對整個日本制造業的釜底抽薪。日產、本田、豐田這些企業每天都在流血,日元匯率也幾乎跌破心理底線,眼看著產業鏈要被掏空,日本政府哪還能坐得???日本談判代表團在27日凌晨就已經抵達華盛頓,帶來的不是談判的誠意,而是拒絕接受任何形式高稅率的底線。還有印度,莫迪政府一邊高調加入反制聯盟,一邊明確拒絕將關稅降至零,特朗普曾試圖用“印度制造”進行對標,卻沒想到,真正擔心“印度制造”被干垮的,恰恰是印度自己。中國不是沖在最前,但一定是站得最穩特朗普最沒想到的是,中國這一次既沒有出頭,也沒有退讓,中國只是做了一件事——給出了一個可以復制的模板。從2022年開始,中國在貿易博弈中就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反制邏輯,技術封鎖就自主可控,產業打壓就產業升級,規則霸凌就重構規則。而這個模版如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可和模仿,加拿大的數字稅,其實就是中國對等反制法案的“變種”。歐盟的產業補貼機制,某種程度上也借鑒了中國的反制策略,甚至連日本,都在加快推進“本土供應鏈”的建設,這背后也有中國經驗的影子。特朗普以為,只有中國敢硬碰硬,但現在的現實是,全世界都在學中國怎么硬碰硬,說明了什么,就算是美國曾經的好朋友,也不覺得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一個可行的方案。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正在反噬美國自己從4月到6月,特朗普的“關稅狂飆”僅僅用了差不多兩個月,卻讓美國經濟從“軟著陸”滑向了“技術性衰退”。6月26日,美國公布第一季度GDP修正數據,環比下滑0.5%,比預期還要差,而美聯儲這邊,鮑威爾明確拒絕降息,因為通脹還在高位。這就意味著,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而消費支出卻在逐步萎縮,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測算顯示,特朗普加稅可能導致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2400美元。加稅的火,終究是燒在了美國人自己的錢包上,而最諷刺的是,特朗普曾多次揚言要“重振制造業”,但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PMI指數已經連續三個月跌破榮枯線。汽車、芯片、化工、機械等行業幾乎無一幸免,連福特和通用都開始考慮將部分產線遷往墨西哥和越南,這就是“逆全球化”的真實結果。7月9日,美國“90天關稅暫停期”即將到期,而現在除了特朗普自己,幾乎沒有人指望這份政策還能起到什么穩定作用。
歐盟已經設定“數日內談妥”的時間表,日本也在敦促美國“不要走得太遠”,沒有誰非得聽美國的,也沒有誰非順著美國走了。這一次,特朗普輸在了他一貫的傲慢和短視,他從來沒搞懂一點,如果你把全世界都當敵人,那你最終會發現,真正孤立的那個人是你自己,特朗普或許還在等著各國求和,但世界已經不再等他了。信息來源:加拿大擬向美科技巨頭收稅,特朗普叫停美加間所有貿易談判澎湃新聞2025-06-28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