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不香了?花旗看空、高盛轉向,下一波大行情藏在科技股?一直在身邊
作者: 小鄭 2025-07-06 21:31:55
閱讀(31)
香了?花旗看空、高盛轉向,下一波大行情藏在科技股?2025-07-0616:59·財富情報局黃金真正的挑戰出現了?當華爾街頂級投行頻繁提及“金發姑娘”行情時,黃金的光芒似乎正在逐漸暗淡。金價高位震蕩引多空分歧,花旗看空,但也有機構上調價格預期。為什么黃金突然不香了?你有沒有覺得奇怪,最近這行情怎么越來越“反直覺”了?全球地緣政治還在鬧,美元信用也不算穩,結果——金價不漲了,反而開始掉頭。更奇怪的是,科技股、AI股、成長股全線猛漲,漲得一副“不關心世界風雨”的樣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近,花旗和高盛同時提到了一個非常少見的說法,叫“金發姑娘行情”。聽起來像童話故事,其實是金融圈的“密碼”——一旦這個詞被提起,說明華爾街的游戲規則正在悄悄改寫。黃金為什么不香了?AI股為啥瘋狂?普通人到底要不要跟?我們今天就講這個事兒,看完這期視頻,爭取讓你不再被市場的“表象”騙了。一、金發姑娘行情,到底是個啥?“金發姑娘”,不是童話,不是調侃,是金融圈一個非常專業、但又特別形象的說法。這名字來源于童話故事《金發姑娘和三只熊》,你應該聽過,小姑娘進了熊家,發現床太軟了、太硬了都不行,粥太熱、太冷也不行,只有剛剛好,她才滿意。金融市場拿這個做比喻,說的是:經濟增長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通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切都“剛剛好”。這就是所謂的“金發姑娘行情”——經濟不熱不冷,通脹不高不低,美聯儲不急著動刀,企業賺錢還能持續。這個狀態,聽起來是不是很理想?是的,確實很理想。但重點來了,這種行情雖然好聽,卻不是對所有資產都友好。有人受寵,就有人被冷落。而現在,這種行情正在被華爾街重新定義。你看,高盛和花旗為什么同時提起這個詞?因為他們看到的數據、趨勢、資金流動,開始符合“金發姑娘”的某些核心特征了。比如:股市在漲,尤其是科技股、成長股漲得歡;信用市場也在走強,說明投資者愿意冒風險;債市卻表現一般,沒人特別想抱緊安全資產;通脹沒有完全下去,但也不像前幾年那么瘋;而經濟呢?沒有爆發性增長,但也沒陷入衰退。這不就是“粥溫度剛剛好”的感覺嗎?所以他們才開始喊:“金發姑娘行情來了?!钡阋溃@種行情對誰最友好?對那些敢賭未來的資產,比如AI、科技、新能源、成長型公司。因為它們最怕的,是利率飆升、通脹高企——這些都會壓縮估值、加重融資成本?,F在利率穩了、通脹也降溫了,這些公司就像被解開了韁繩。而誰最不喜歡這種環境?黃金。對黃金來說,最好的劇情是通脹爆炸、經濟下行、美聯儲束手無策——那時候大家就會瘋搶黃金,把它當成避風港。但現在市場傳遞的信號是:“風平浪靜,而且AI馬上給你造風”。誰還急著去買黃金避險?沒人。而且別忘了一個關鍵點:真實利率。通俗點說,就是你把錢存在銀行,扣掉通脹之后還能不能賺點。金發姑娘行情下,通脹降溫了,經濟還不錯,真實利率會上去。你把錢放在債券、放在貨幣市場,好像也能有點回報。那你為啥要持有不生息、沒有利息的黃金?這就是黃金“失寵”的根源。所以你別看金價今年上半年還一度創了新高,飆到3500美元,風頭一時無兩。可進入6月以后,馬上跌了將近7%,一度跌破3250美元。為什么?因為“金發姑娘”出現了,大家都想去找更性感的資產。你可能會問,那這種行情是不是一成不變了?不是。華爾街自己也承認,現在其實還不是真正100%純粹的“金發姑娘”?;ㄆ煺f得很清楚:“目前狀態更像是‘正常狀態’,只是表現出了‘金發姑娘’的特征?!币馑际牵F在通脹沒有低到極致,經濟增長也沒有強到爆表,只是比過去幾個月好一點而已。但這已經夠了,市場不會等你數據完美,只要預期變好了,錢就開始流動。所以你現在看盤面,會覺得“有點怪”:明明數據不算驚艷,行情卻像打了雞血。你以為是錯覺,其實是預期在跑。而這些預期,正在用腳投票,把錢從黃金搬向科技,從防御資產搬向成長性賽道。這就是“金發姑娘”行情的底層邏輯。說到底,它不是一個技術指標,也不是一個官方定義,它是華爾街讀行情的“隱喻語言”。如果你聽不懂,你就可能完全站錯隊。就像現在,很多人還在滿倉黃金,想著“全球都亂,金價肯定能沖一波”,結果一波還沒沖起來,先被一盆冷水澆了下來。不是黃金不好,是行情的風向不一樣了。黃金需要“恐慌”來漲,而現在市場更多的是“樂觀”和“想象力”。它不再是避風港,而更像是“過去式”。二、黃金真的不行了嗎?還是有人在唱空?講完“金發姑娘”行情的邏輯,可能你還是有點猶豫:黃金真的這么不行了嗎?這么多年不都說“亂世買黃金”嗎?現在不也是個亂世嗎?你說得沒錯,地緣風險確實在,債務問題確實嚴重,美元霸權也不是那么穩了。但市場永遠不是只看情緒的地方,它看的是“錢的方向”,看的是“主力怎么動”。而現在,主力正在從黃金慢慢撤出,至少短期是這樣。你看花旗這波分析就很明確,他們對黃金的態度,兩個字——看空。不是模糊的“謹慎”,不是“觀望”,是直接的“下調評級”。他們怎么說的?說在“金發姑娘”這種行情下,黃金根本起不來,而且還可能被錯殺。預測甚至給到2026年黃金跌到2500~2700美元一盎司。你別以為這只是喊喊,他們有理有據地推了幾層邏輯。第一,通脹不再是問題,黃金沒避險屬性了。以前金價漲得最猛的時候,通脹飆到8%、9%、10%,那時候美元貶值快,人們就本能想保值,于是買黃金。但現在,美聯儲拼命加息,通脹壓下來了。雖然還沒回到“理想值”,但也沒什么恐慌了。通脹溫和、預期穩定,黃金的光環自然就暗淡了。第二,經濟增長帶動實際利率上升,黃金變得“不劃算”。黃金是不能生息的資產,它不會給你利息,不會發股息。你買了它,唯一的盼頭就是它漲價。但現在呢?經濟回暖,國債收益率穩中有升,哪怕只是3%、4%的真實利率,那對機構來說也比拿著黃金躺著強。所以花旗說得很直白,黃金的“機會成本”在變高。你要花更高的代價持有黃金,這筆賬,很多機構不想再算了。第三,也是最隱蔽的一點:黃金現在是“共識多頭”。什么意思?就是市場上的機構、基金、配置型資金,過去兩年都把黃金買得差不多了。大家都在一個方向上,誰也不愿意第一個走,但一旦有人先動,后面就是踩踏。這種結構很危險。花旗就給了一個叫“Z值”的指標,說黃金在機構資產中,持倉比重還處于高位,說明雖然漲得慢,但大家還沒完全走。這就像一間房子里擠滿了人,窗戶關著,一旦著火了,誰都跑不了。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黃金行不行”,而是“黃金有沒有人繼續撐”。而花旗的答案是:沒人愿意再扛了,所以下調評級,看空未來兩年。聽到這你可能心里一緊——那是不是該割肉了?別急,這世界從來都不是只有一個聲音。就在花旗唱空的時候,另一些機構卻在加碼。比如渣打,比如匯豐,他們就不認同花旗的判斷,甚至還上調了未來三年的金價預期。匯豐說得特別有意思:“你花旗看的是通脹和利率,我們看的是美元信用?!笔裁匆馑迹烤褪俏覀冞@幾年都看到,美國債務擴張得有多離譜,財政赤字年年破表,美債上限年年炒冷飯,美國國債存量越來越多,但GDP增速又跟不上。這在過去可能沒啥,但現在“去美元化”成為全球趨勢,大家對美債開始沒那么買賬了。那誰來填這個黑洞?沒人。所以美元信用正在慢慢下滑,而這個時候,黃金的價值就出來了。因為黃金具備天然的“貨幣屬性”,它不是誰家的信用,也不用擔心哪個國家發不出工資。它是全球認的“硬通貨”。一旦美元信用真出現系統性裂痕,黃金就能馬上站出來兜底。而且別忘了,中國、俄羅斯、伊朗、印度,這些國家這幾年都在持續增持黃金儲備,就是在對沖“美元霸權的退潮”。你可能沒注意,最近中國央行雖然暫停了一輪增持,但在過去兩年,是全球最狂熱的黃金買家之一。所以從全球宏觀大環境來看,有人覺得黃金沒戲了,也有人覺得它才剛剛開始。那這時候該聽誰的?其實誰都不一定對。你該做的不是盲信誰,而是看你手上那點倉位,是不是已經把賭注壓得太滿了。如果你是重倉黃金,那可能確實要留個心眼,觀察一下大勢變化。但如果你只是拿一部分黃金防風險,那就沒必要太焦慮。投資里最怕的,是你一邊押注,一邊又被市場搖得東倒西歪。要穩得住,就得先想清楚你為啥買它——你買它,是為了短期炒波段?還是為了對沖長期風險?花旗是做短期配置建議的,它下調評級是出于兩年內的策略考量;而匯豐講的是長期系統性邏輯。他們其實沒矛盾,只是視角不同。你得知道,你自己是哪一種投資人。所以,黃金到底行不行,不是一句“漲還是跌”能說清楚的事。它可能短期走弱,但長期依舊穩如磐石;它可能階段被冷落,但到了風險爆發的時候,又能重新被抱緊。而你要做的,就是別聽風就是雨,更不要滿倉押寶某一邊。市場永遠不缺聲音,缺的是你能不能聽懂這些聲音背后的信仰和動機。三、科技股和AI,是不是下一波王炸?黃金這邊陷入猶豫,那另一邊是誰在狂歡?不用我多說,你這半年天天刷到的,不就是一個詞——AI?英偉達漲瘋了,微軟、蘋果輪番創新高,連特斯拉都因為“全自動駕駛”這個話題,又被資本重新愛了一遍。你可能覺得這事有點“炒概念”,但你別小看,這輪科技股的爆發,背后是真有邏輯的。而且花旗、高盛他們為什么會提“金發姑娘行情”,其實就是因為科技股帶起來的這波熱情,太不正常了,甚至有點泡沫味。但問題是——泡沫也能掙錢,尤其是在泡沫膨脹的前半段。那現在是前半段,還是后半段?咱先別急著下結論,先來拆一拆:科技股,尤其是AI股,到底憑什么在這種宏觀環境下領漲?花旗講得很清楚,“金發姑娘行情”的一個核心前提是:經濟增長不錯,但不會引發通脹。那什么資產最能吃到這種甜頭?答案是:科技成長類公司,尤其是能提升效率的技術驅動型公司。說人話就是——能讓經濟增長得更快,但又不會帶來物價上漲的東西。過去是什么?是互聯網?,F在呢?是AI。這事你聽著像“畫餅”,但華爾街已經開始真金白銀下注了。你知道他們現在最流行的說法是什么嗎?叫“AI生產率革命”。什么意思?就是說AI不是單純的自動化工具,它有可能帶來類似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帶來的效率飛躍——用更少的成本,干更多的活。比如,一家公司原來需要50個人做文案、寫代碼、做設計,現在一個人加個GPT模型,可能頂五個。再比如,原來需要幾十人跑數據分析,現在你一個Prompt搞定一整套報表。你可能說:“這我早就知道了,不新鮮。”但你知道資本市場看到的是什么嗎?是“單位產出成本下降”,是“跨行業效率提升”,是“生產率邊際上升”。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公司盈利能力可以提高,意味著估值模型可以往上抬,意味著科技股的“天花板”被重新定義了。所以現在標普500的估值,已經跑到了歷史第75百分位,就是在押注這種長期結構性紅利。那你說,這是瘋了嗎?是不是又是一次泡沫?這就得回到我們老生常談的那句話——泡沫不是壞事,只要你知道你在哪一段。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從鐵路、電力,到互聯網、移動支付,剛起步那幾年,都是泡沫,也是賺錢最快的幾年。而且現在你再回頭看,哪怕當年“泡沫”之后有大跌,但真正跑出來的公司,比如亞馬遜、谷歌、蘋果,哪一個不是改寫時代的巨頭?所以別把“泡沫”當成貶義詞,它只是市場對未來高度樂觀的表現。只不過,現在的問題是:你能不能分清,誰是真AI,誰是假科幻。華爾街在這個階段,其實也很清醒?;ㄆ煺f得很實在——他們不是盲目看好AI,是因為看到AI對生產率的“結構性拉升”,而不是短期的換皮炒作。什么意思?就是說那些真正落地的AI應用、真正能節省人力和資源的公司,才配享受“高估值”,其他的,還是會被時間打回原形。比如英偉達,為什么它的估值大家還勉強能接受?因為它是真金白銀在賣“鏟子”——AI挖金礦的鏟子,它是基礎設施,不是畫大餅。你可以質疑它貴,但你不能否認它“值錢”。那再看那些號稱自己是“AI+游戲”“AI+區塊鏈”“AI+元宇宙”的公司,市值幾百億、營收幾千萬,這種說白了就是追風口。你要問我現在是不是該上車,我會說——你要看你上的是哪輛車。英偉達、微軟、Meta、谷歌,這種AI底座型企業,它們走的是長期路線;你現在上車,可能還不晚。但你要是追那些暴漲小票,只看題材不看基本面,那你離被收割就不遠了。而且別忘了,現在市場在講的是“金發姑娘行情”,也就是一切剛剛好。一旦通脹反彈,美聯儲又得動手,那些估值太高的科技股,很容易被殺估值。所以,別光看漲得快,要看能不能扛得住風吹草動?,F在你看,標普500和納指瘋漲,漲到什么程度?花旗的報告說,“動量因子”和“成長因子”遠遠跑贏了“價值因子”和“低波動因子”。這說明啥?說明大家現在不是在買“便宜的公司”,而是在買“漲得快的公司”。這在短期內當然可以吃肉,但長期你要是拿不住,你也吃不下。所以別只看熱鬧,也要看門道。你真想參與AI紅利?可以,但別用賭博的方式參與。別聽誰喊一句“科技就是未來”,你就把養老金全投進去。因為這個未來,它是慢慢兌現的,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話。說到底,科技股的這輪爆發,是靠著金發姑娘行情撐著,但它終究得回到基本面?,F在撐得住,是因為利率沒繼續升,通脹沒爆表,經濟不悲觀??梢坏┠奶鞌祿俺龈瘛绷?,你就會看到回調有多兇殘。所以這一章講完,你應該知道:科技股、AI股,是這輪行情的風向標;但它們漲的背后,有結構性邏輯,也有短期情緒;你可以參與,但要懂得分辨;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時候該踩油門,什么時候該剎車。四、利率、地緣、周期——行情會不會變臉?聊到這里,可能有人已經開始心動了。“哎,科技股那么猛,黃金也快跌到底了,現在是不是抄底、搏一把的好時候?”先別急著上頭。你要知道,這行情雖然好看,但它并不是“無敵模式”。它能不能持續,最終還是得看那幾個老熟人——利率、地緣、周期。咱們一個個聊。先說利率。說白了,就是美聯儲下一步怎么走。你看現在市場上所有科技股的估值,為什么能沖到天上去?說到底,靠的就是一個信號:美聯儲要松口了。從去年瘋狂加息,到今年開始按兵不動,現在市場基本都在猜:9月可能是降息的起點。連高盛的經濟學家也出來說話了——他們把下一次降息的預測從年底提前到了9月。這其實就是放了一個大煙花:給市場吃了一顆“安心丸”。但這個降息,真的是板上釘釘了嗎?說實話,還真不一定。你要知道,美聯儲雖然嘴上鴿派,但它心里還是怕“通脹死灰復燃”。而最近有些細節,開始讓人有點擔心了。比如,服務業價格還在上行,租金數據居高不下,失業率雖然漲了,但工資增長依然穩。這些東西一疊加,美聯儲可能就會猶豫:“降不降?什么時候降?降多少?”如果這個降息預期被打臉,市場可是會立馬翻臉??萍脊傻墓乐凳怯梦磥憩F金流貼現來的,你把貼現率一拉高,估值就像沙堆一樣塌下來。黃金呢?就反著走——降息預期不再,黃金可能重新迎來喘息機會。所以這不是簡單的“美聯儲說啥我就干啥”,而是你要看得比他們嘴上說的還遠一點。然后第二個變量——地緣政治。這個說起來很多人都覺得“離我遠”,但你真別掉以輕心?;ㄆ爝@次也提了,中東風險“暫時降溫”——重點是“暫時”。這就像你明知道房間里有煤氣味,但暫時沒爆炸,你總不能以為這就安全了吧?烏克蘭還在打,紅海航運線時不時出事,以色列和伊朗之間那點事兒也就“壓一壓”,沒真正解決。你再看看美國大選——如果換人,地緣戰略會不會大變?貿易政策會不會重新洗牌?高盛就明確講了,現在市場有點太“樂觀定價”了,對風險的反應有點遲鈍。而一旦風險爆炸,反應就不會是線性的,是跳躍式的。你想想看,萬一中東哪天出點事,油價飆上去,通脹也跟著走,聯儲是不是又不敢降息了?這就是連鎖反應。所以很多機構都建議,現在別光想著吃肉,也要準備“雨傘”——做對沖。高盛提了一個很實際的建議:用期權對沖滯脹和信用風險。比如買點信用違約互換(CDS),或者美元高收益債的看跌期權。說白了,就是你不確定未來會不會崩,那就先花點小錢,買個保險。真崩了,你至少不會賠到骨頭里。你想想,這種建議可不是給散戶講的,是給華爾街自己的大客戶講的——人家都有點緊張了,咱們普通人更得留個神。最后一個變量,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經濟周期。花旗說得特別清楚:“現在其實還不是真正的‘金發姑娘’,只能說是接近?!闭嬲摹敖鸢l姑娘”得是兩頭極端:一邊是通脹低得像日本,另一邊是增長高得像印度。而我們現在呢?通脹剛壓住,還在觀察;增長也不是特別猛,只是略高于趨勢。這就像什么?就像你在餐廳點了一份招牌牛排,菜單上寫著“外酥里嫩、入口即化”,結果端上來的只是“還沒生,但也沒熟透”。你說好不好吃?不難吃,但也稱不上驚艷。這就是現在的行情——不像2021年那么狂熱,也不像2022年那么冰冷。所以它是能跑,但不一定能一直跑??萍脊赡軡q,但你不能當它無敵。黃金跌了,但你也不能當它死透。因為一旦宏觀數據開始變臉,最先反應的就是這些敏感資產。別忘了,現在市場上的主線邏輯,是“AI推動生產率提升”,但這是長期的。而短期的經濟風險,比如美國勞動力市場疲軟,消費信心下滑,企業信貸趨緊,都還在那兒等著。花旗的預測是——美國GDP增速三季度會掉到0.2%,然后四季度才慢慢爬到1.1%。你自己想想,這種節奏下,市場還能一直“漲漲漲”嗎?很難。所以現在,行情確實是“看起來不錯”,但它的基礎,還不牢。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假如沒有真正的問題爆發,它就能維持;但一旦哪根神經被踩了,它就可能立馬抽筋?!边@就是我們今天必須意識到的一個現實。不是說不能參與,但得有分寸。你手里有黃金,不要全扔;你想追科技股,不要allin。你不是在跟市場拼速度,你是在和周期賽耐力。誰能熬住,誰才能活到最后。五、散戶到底該怎么辦?別被喊單裹挾了講了這么多,黃金也分析了,科技股也分析了,地緣利率經濟周期都拆過了。但回到咱普通人身上,一個現實問題繞不過去:到底該買黃金,還是科技股?要不要現在上車?其實這個問題,真不是看你“信誰”,而是看你能不能看懂“局勢”。現在的問題是——太多人被喊單聲音裹挾了。今天聽到花旗說黃金要跌了,明天看到匯豐說黃金會上漲,后天又有網紅說科技股已經透支未來……你就被拽來拽去,動不動就想“清倉換車”,結果不是高點追進去,就是低點賣出去,最后一地雞毛。所以我想先把話挑明白了:這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不是非得選邊站。投資從來都不是賭命,不是把雞蛋全押在一個籃子里,更不是誰喊得響你就跟誰走。你要真理解了這輪行情的底層邏輯,就知道——黃金和科技股,本質上是“不同周期”的代表。黃金,更多是一個風險對沖工具,適合經濟不確定性大、美元信用削弱、市場信心動搖的時候;而科技股,尤其是AI主線的,代表的是長期結構性成長,適合在利率趨穩、技術創新加速的周期中發力。這倆根本就不是“只能活一個”的關系,他們是兩類工具,兩類節奏。就像你不能因為手機好用,就把冰箱扔了。它們壓根干的是不同的事兒。所以說回來,花旗下調黃金評級,并不代表“黃金完蛋了”。他們的意思更像是:“目前這階段,黃金的性價比不高,科技股更有吸引力。”你聽懂這個話背后的潛臺詞了嗎?“這不是一輩子的判斷,是階段性的切換?!倍悻F在最需要做的,不是跟著分析師“打短線”,而是捋清楚——你的資產配置里,到底有沒有平衡?你是不是把全部的錢都壓在了“黃金漲”“AI瘋”“科技永動機”上?你有沒有一筆是留著抗風險的?有沒有一點,是做長期布局的?這才是你該焦慮的。因為行情永遠在變,風向也會拐彎,但你自己的底倉、配置思路,不能每天換來換去。現在很多散戶最大的問題不是選錯了,而是根本沒選清楚就開始下注。看到黃金漲,就想沖進去;聽說AI熱,就想立刻換倉;哪怕是朋友發一張截圖,也能影響一整天的操作情緒。但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你買黃金,是為了三個月內套利,還是想三年后守住一點穩定?你追科技股,是想搏短線回報,還是賭AI浪潮真能兌現?你買一個資產,是不是已經想好了什么時候賣、憑什么賣?大多數人不是不聰明,而是操作的“邏輯鏈”根本斷掉了。你問他:“你為啥現在買這個?”他說:“花旗說了,金價要跌。”再問:“那你為啥不等便宜了再買?”他說:“那怕錯過了?!蹦憧礇]看出問題?聽信了方向,又怕錯過節奏,最后既沒賺到波段,也沒拿住趨勢。這種“被市場推著走”的狀態,才是散戶最危險的姿態。所以如果你問我,“現在到底要不要買黃金”,我不會直接告訴你買或不買。我只會說:如果你現在手里已經有黃金,不用太慌,它并沒有崩,也不是歸零;如果你之前沒配置黃金,但開始擔心未來市場有風險,買一點防御也未嘗不可;如果你重倉科技股,那你就要做好心里準備,它漲得快,也可能跌得狠。最關鍵的不是買什么,而是你有沒有給自己的倉位設計“緩沖區”。別把資金壓成一條線,要做成一張“網”。行情好的時候,吃趨勢的肉;行情變了,還有安全墊。你要知道,現在這個階段不是“誰贏誰死”,而是“誰穩誰贏”。有的人覺得押注一邊才叫果斷,但其實在這種節奏變化頻繁的行情里,多元配置、靈活切換,反而是最聰明的生存方式。你不用非得每一筆都賺最多,但你要保證每一筆不被拖死。這才是真正的投資智慧。你想在這個市場活得久,就要擺脫“喊單邏輯”,建立自己的“策略體系”。說到底——你為什么買它?你準備持有多久?什么情況下你會賣?如果你這三句話都答不出,那你就不是在投資,你只是在投機,而且是被別人操控情緒的那種。這才是我最想提醒你的:別被看漲看跌的喊聲帶走自己。花旗也好,匯豐也罷,他們的建議都是給大客戶、大資金用的,人家看的是“組合風險”和“資產波動”,不是你我幾千塊錢的操作成本。你沒必要每天盯著誰說了啥,你只要守住自己的判斷,調整好節奏,剩下的,讓市場驗證就好??傊灰狅L就是雨,讀懂行情底層邏輯才是王道。講了這么多,如果你還能記住一句話,我希望是——投資不是搶答題,是慢慢理解的過程。這輪“金發姑娘行情”,不管最后成不成真,有一點是確認的:AI和科技走在主線,黃金只是慢了半拍。你能不能跟上,不是看你能不能第一時間上車,而是你能不能明白——行情是結構性在變化的。黃金不是沒用了,只是在等它的周期;科技股也不是無敵,只是現在輪到它發光?;ㄆ煺f金價會跌,匯豐說會漲,你信誰?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把背后的邏輯聽明白。如果今天這期視頻,能幫你理清了這些線索,讓你有了一點點自己的判斷,那我就已經很開心了。喜歡這類深度拆解的內容,記得點個贊,訂閱頻道。也可以把這期視頻發給你身邊還在問“黃金還能買嗎”“科技股還能追嗎”的朋友們。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我會認真看每一條評論。我們下期視頻,繼續一起把市場看清、看透、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