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與都市“共生”路縣故城遺址重現漢風京韻路縣
作者: 小王 2025-06-14 22:06:53
閱讀(53)
新聞網中新社北京6月14日電題:古城與都市“共生”路縣故城遺址重現漢風京韻中新社記者徐婧一座公園串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兩千余年歷史。14日,位于北京通州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和博物館對公眾試運行開放。113公頃的遺址保護范圍內,漢風環繞,古今同輝。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下詔“天下縣邑城”,路縣約在此時建城。
2016年,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開展了大規模、系統性的考古工作,路縣故城遺址得以重現世人眼前。隨后,北京將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工作納入城市副中心建設整體規劃。完整保護一座漢代城市遺址,是北京文物保護工作史上的空前舉措。
這座古城遺址上的漢風園林,今天以“博物館+公園”的新面貌迎接當代人。6月14日,位于北京通州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和博物館對公眾試運行開放。圖為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遺址展廳。中新社記者易海菲攝遺址展廳為觀眾呈現了漢代及其前后北京的生產、商業、墓葬情況。展廳搭建了玻璃地板以還原考古發掘現場,觀眾可在遼金時期的地層中看到一件陶片露出側面,其余部分仍埋在土中;路縣擁有北京地區首次考古發掘并記錄的漢代井群,觀眾在展廳可以清晰看到大型井的形狀。遼代仿木構磚室墓外陳列了形似小鍋的隨葬明器,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劉乃濤介紹,這是烙制面食的器具——陶鏊子,即古時的“餅鐺”。走出展廳,一幅漢風生活畫卷在林間鋪開。公園布設了15個景點,展現當時城內的社會百態?!胺睒s市井”是一條商業街,酒肆、食肆、茶坊等商鋪分布街道兩側;“政通人和”以衙役、正堂等景觀展現漢代的衙署文化;“良工巧匠”根據考古發現的制陶、冶鐵、榨油等遺存,復原模擬三種工藝流程內容,展示發達的漢代路縣手工業。根據計劃,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2021年至2030年對路縣故城城內全域陸續進行考古發掘。這意味著游客不僅能看到已經出土的文物,還有機會見證未來的考古成果。公園將結合每年的考古工作開展公眾活動,讓人們現場感受考古發掘的魅力。6月14日,位于北京通州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和博物館對公眾試運行開放。圖為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陳列展廳。中新社記者易海菲攝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服務管理中心負責人王爽介紹,公園選取考古發掘的出土器物進行精細復制,首批開發出百余種文創產品,將漢代紋飾等具有美好寓意的元素應用在明信片、裝飾品、冰箱貼中,為漢代生活賦予當代時尚色彩。在“路城紀”茶肆,游客可以品嘗簡餐和特色茶飲,翻閱有關漢代文化、考古發現的書籍,在文字與遺址景觀的互相印證中加深對中華文明的理解。揭開千年遺址文化底蘊的同時,公園還致力于構筑多層次的交流生態。王爽說,公園打造“文化+生態”的服務模式,在綠色生態中形成考古遺址公園氛圍;關注不同群體需求,引入“夜游博物館”“非遺體驗”“文化沙龍”“銀齡課堂”等活動,將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打造成持續生長的“文化森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