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6月27日電(記者詹奕嘉、毛鑫)韓江奔涌,潮水往復;千年古城,風華正茂。有著悠久歷史的廣東潮州,三山一水護城郭,唐風宋韻今猶在。潮州“一江兩岸光影秀”。新華社發(林文強攝)5月28日,游客在潮州廣濟橋上參觀游覽。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2.33平方公里的潮州古城內,分布著720多條縱橫交錯的老街巷,擁有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座明清“潮式”古建筑和民國時期“洋式”建筑散落其中,木雕、彩繪、建筑構件令人目不暇接。
這是一座“活著的千年古城”。以牌坊街為文化地標的潮州古城至今保持著“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宋代時街區格局。行走其中,一轉身已是千年:唐朝開元寺、宋代許駙馬府、明代城墻門樓和舊府衙、清代舊民居……一眼看盡文脈煌煌,文化傳承深入肌理。牌坊街夜色。新華社發(溫億中攝)近年來,潮州積極探索“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古城保育活化之路,實現了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文明傳承的雙重價值提升,讓古城在現代化進程中得以完整保留其獨特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底蘊。潮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林燕說,秉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古城內很多建筑進行了修繕美化,名人故居、特色民宅“修舊如舊”,歷史建筑、文化展館、民居商鋪都融合在街區里,古色古香,讓居民游客“見人見物見生活”。
位于潮州古城中的許駙馬府。新華社發如今,古城內至今仍生活著5萬多居民,眾多文物景點則成為潮州文化旅游的核心載體及展示潮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廣濟樓更成為游客到潮州的必打卡點。5月28日,游客在潮州廣濟樓前參觀游覽。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位于潮州古城東門街東端的廣濟樓,斗拱抬梁式構架,重檐歇山頂灰瓦屋面,磚砌抹灰墻體,分三層立于城墻之上。
登樓眺望,遠山如黛,韓江開闊,長橋臥波,煙波浩渺,筆峰如畫,行船如梭。
廣濟樓。新華社發(林文強攝)廣濟樓展廳內,刺繡、木雕、陶瓷、泥塑、手拉朱泥壺、麥稈剪貼畫……一件件潮州非遺作品精致絕美、巧奪天工。
5月28日,在潮州廣濟樓展廳拍攝的綠豆大小的手拉朱泥壺。
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潮州市古城文物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余楠頤說,廣濟樓的一二層被打造為潮州非遺精品展區,匯集了潮州市十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精品,“游客們在這座被譽為‘中原古典文化櫥窗’的古城樓中可一覽潮州非遺的精華?!背敝莨懦橇魈手怅?,承載著歷史記憶,也濃縮著時代新貌。隨著古城文化旅游的迅猛發展,古城內眾多原本破舊的傳統建筑經過整修利用,變成一座座保留古風古韻的茶舍、餐廳、咖啡廳、手工作坊。古城街坊在修繕過的古民居里排練樂器。
新華社發(林風子攝)樅馫工夫館內,茶藝師用紅泥爐、玉書煨、孟臣罐、白玉令,沖上一杯單叢,向游客們展示傳統的工夫茶沖泡技藝。
茶館館長劉狄嘉說:“每晚都有來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在這賞潮劇、觀茶藝、品香茗,在裊裊茶香中品味醇厚叢韻,感受潮州人離不開的沏茶習俗?!睆V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談及潮州時說,“廣濟橋很美,牌坊街很熱鬧,但更打動我的,卻是潮州的尋常巷陌和百姓人家,這里有潮州人的鮮活生活,這種簡單而快樂的生活令人羨慕?!?月28日拍攝的廣濟橋。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走廣濟橋、上廣濟樓、逛牌坊街、品工夫茶、嘗潮州菜……獨具特色的古城潮州正在成為文旅“頂流”。今年“五一”小長假,170多萬人次游客涌入潮州,同比增長25.32%,古城文化正是吸引游客的“熱源”。傳承千年的潮州文化,正浸潤著整個城市的脈絡肌理,讓古城不斷煥發出時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