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也要吃餃子?吃餃子
作者: 小錢 2025-07-06 20:15:24
閱讀(40)
新聞網中新網北京7月6日電(記者上官云)一眨眼,小暑節氣將到了。在酷熱難耐的夏天,無論“食新”還是“吃藕”,許多民俗都體現了“順應天時”的古老智慧。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娟說,小暑來臨,往往意味著“三伏”近在眼前。在民間,“吃餃子”并不是小暑特定的、普遍性的習俗,“頭伏吃餃子”的說法流傳更為廣泛一些。她同時提到,嚴格來說,曬衣服、曬書畫其實也不能算是小暑的特定民俗,過了梅雨季節之后,太陽出來了,光照比較強,人們晾曬物品,以達到防霉防蛀的目的。資料圖:酷似康乃馨的“幸福安康”水餃。魏建軍攝哪個時段更熱?從字面意思來看,“暑”有炎熱的意思,“小暑”意味著此時還不算特別熱。不過,王娟說,它的到來往往意味著濕熱難耐的“三伏天”近在眼前。
王娟介紹,二十四節氣里有小暑和大暑,同時,到了夏天,民間也流行著“三伏”之說,這同樣是一種對時間的描述。而在時間上,“小暑”節氣有時跟三伏天是重合的?!拔覀兂Uf,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計算,到第三個‘庚日’就進入頭伏?!蓖蹙暾f,頭伏之后,依次便是二伏(中伏)、三伏(末伏)。這個說法在相關文獻記載中也可以找到例證,“從夏至日起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后初庚為末伏,謂之三伏天?!薄靶∈钪蟛攀谴笫睿笫钆c三伏天在時間上的重合程度往往更高一些?!币蚨蹙暾f,一般來說,大暑期間會比小暑更熱一些。末伏之后,天氣也就開始轉涼了。因此,她認為,某種程度上,小暑節氣的意義就是告訴人們,三伏天要來了,需要為進入最炎熱的一段時間做好準備,“伏”也有“伏藏”的意思,即提醒人們避開暑熱傷害。小暑也要吃餃子?“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王娟說,此時萬物都在生長期,沒有太多重要的農事活動,很多民俗活動都是圍繞“避暑”或是“食補”來進行。資料圖:圖為農民在果園里鋤草。張曉峰攝“吃伏羊”的民俗在很早之前就出現了。她解釋,“伏天”地氣上漲,濕熱之氣升騰,古人認為羊肉屬于溫補之物,喝點羊湯、吃些羊肉,反而可以補充身體的陽氣。另外,還有一種說法稱,吃餃子也是小暑期間的習俗。王娟說,這種民俗確實在個別地方有,但流傳更為廣泛的是“頭伏吃餃子”,此時吃餃子起到了開胃、補陽氣等作用。有趣的是,不只是頭伏要吃餃子,在其他各種飲食類民俗中,餃子的出鏡率非常高,過年吃餃子、“破五”吃餃子、冬至也要吃餃子。這是為什么呢?王娟認為,餃子的歷史很悠久,在漫長的時間里,它被賦予諸多寓意,而且在很多情境中都頗具象征意義,吃餃子帶有比較濃厚的儀式色彩,比如象征著團圓、幸福美滿等等?!耙虼?,尤其在北方地區,餃子是逢年過節頗受歡迎的美食。”她說,民間平時也有“接風的餃子送行的面”或是“送行的餃子接風的面”之說,寄托著美好的祝愿。
為啥此時要“食新”?除了吃餃子之外,“食新”“吃藕”等也是小暑時節的習俗。資料圖:江蘇南京,玄武湖荷花盛開。當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節氣,出梅入伏,盛夏登場。中新社記者泱波攝小暑節氣,一些地方流行“食新”,一般指的是吃新米、嘗新酒。王娟說,此時糧食喜獲豐收,人們將新收割的稻谷制作成美食,祭祀祖先,也會與親友鄰里分享品嘗。“而且,此時時令瓜果蔬菜較多,夏天容易精神不好或者食欲不振,這種民俗也是提醒大家,要適當進補、多吃一點東西,維持身體能量平衡?!彼f。
不僅如此,民間亦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鱔魚刺少肉厚,肉質鮮嫩,一般認為,小暑前后一個月的鱔魚最為滋補,吃起來味道也好。王娟認為,夏天氣候濕熱,不管是“吃藕”還是“食新”,其實都體現了人們順應天時的智慧。(完)